[实用新型]白平衡调整用镜头盖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9489.4 | 申请日: | 200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03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周思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思都 |
主分类号: | G03B11/04 | 分类号: | G03B11/04;G03B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卫华 |
地址: | 101300北京市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平衡 调整 镜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摄影附件,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调整数码相机、摄像机白平衡数值的镜头盖。
背景技术
摄影时,为了尽可能减少外来光线对目标颜色造成的影响,在不同的色温条件下都能还原出被摄目标本来的色彩,一般采用手动调节白平衡。手动调节白平衡是通过白色参照物来实现的,如将纯白白纸、白卡板对着镜头,以完成白平衡的手动调整。而这需要摄影者随时携带诸如白纸一类的参照物,给摄影者带来了很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整白平衡的镜头盖,该镜头盖既可保护镜头、镜片,又可在拍摄景物时修正白平衡数值,以准确还原景物的色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白平衡调整用镜头盖,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白色片状透光体和一个支撑环体,该支撑环体的两端开口处各设有一个扣合接口,该支撑环体通过该两个扣合接口分别与白色片状透光体和镜头扣合。
在实际实施中,所述白色片状透光体和所述支撑环体可为注塑一体成型。
所述镜头盖还可包括一个连接环体,该连接环体的一端开口处设有一个扣合子口,该扣合子口与所述支撑环体一端开口处的扣合接口扣合,该连接环体的另一端开口处设有螺纹,该螺纹用于与镜头螺纹连接。
所述支撑环体上可设有一个栓绳环,该栓绳环上连接有一个连接绳,该连接绳用于使镜头盖与镜头相连。
使用时,先将数码照相机(或摄像机)设定为手动调焦模式MF,将白平衡调整设定为手动自定义模式,然后将镜头盖安装在镜头前端,摄影者对准背景光按下白平衡键锁定,这时拍摄场景的背景光透过镜头盖上的白色片状透光体及镜头镜片,而均匀地投射在相机内的CCD传感器上,从而相机调整白平衡。当白平衡数值确定后,相机锁定该白平衡数值,并给摄影者一个确认信号。这时摄影者便可按照常规的拍摄步骤进行拍摄,从而得到色彩真实还原的画面。
本实用新型既具有普通镜头盖的功能,有效保护镜头及镜片,又具有白平衡调整功能,在摄影时测取景物的白平衡数值,从而准确还原景物色彩,有效克服在复杂光线的情况下CCD传感器无法准确还原色彩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组成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剖视图(无连接绳);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组成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环体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带有突出于机身之外的镜头的数码照相机和摄像机。
下面结合附图作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白色片状透光体1和一个支撑环体2,该支撑环体2的两端开口处各设有一个扣合接口,该支撑环体2通过扣合接口21与白色片状透光体1扣合,且通过扣合接口22与镜头5扣合。该支撑环体2用于支撑白色片状透光体1,且使白色片状透光体1与镜头5连接。在实际实施中,白色片状透光体1和支撑环体2也可注塑一体成型。
图1所示的镜头盖与镜头5的连接方式为扣合式连接,该镜头盖与镜头5连接的结构及尺寸符合国际ISO-1973E标准,其可扣合在按国际ISO-1973E标准制造的各类镜头或镜头前的附加镜片上使用。
在各生产厂家制造照相机或摄像机的过程中,镜头与镜头盖扣合部位的尺寸会存在一定误差,如果使用图1所示的镜头盖,则镜头盖和镜头扣合的可靠性会受到影响,对于这种状况的镜头或附加镜片,其上可安装如图3所示的镜头盖。
图3所示的镜头盖与图1所示的镜头盖相比,其增加了一个部件--连接环体3,如图4所示,该连接环体3的一端开口处设有一个扣合子口31,该扣合子口31与支撑环体2一端开口处的扣合接口22扣合,该连接环体3的另一端开口处设有螺纹32,该螺纹32与镜头5上的螺纹51旋合,以使镜头盖与镜头5连接,如图5所示。此种镜头盖既适用于各类按国际ISO-1973E标准制造的镜头或附加镜片,也适用于各类非国际ISO-1973E标准制造的镜头或附加镜片,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思都,未经周思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94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控真空焊接炉
- 下一篇:煤炉供暖与地下水供冷两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