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保型茶炉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9249.4 | 申请日: | 200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37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尹浚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尹浚生 |
主分类号: | F24H1/22 | 分类号: | F24H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113北京市通州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保 茶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环保型茶炉,主要为供应饮用开水的茶炉
背景技术
传统的供水锅炉为直烧式,炉火从下向上燃烧,这种结构的供水锅炉体积大、但供水量少、结构复杂、上火慢、热利用率低、污染排尘大、制作成本高和售价贵、而且不易修理、使用和添煤不方便,且水胆内水循环不畅通,常有水锤现象,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环保型茶炉,使其具有反烧结构,无污染排放、节省资源、减少时间、热利用率高、上火快,制作成本和售价低、使用添煤方便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炉膛位于炉体内下部,炉膛外端与炉体之间形成水胆,炉膛水胆从炉膛中部上端向下斜置,炉膛水胆分割炉膛为前炉膛和后炉膛,前后炉膛下端相通,炉膛水胆向后炉膛下端斜置,后炉膛上端与烟道火管的下端相通,烟道火管的另一端穿过水胆与烟囱相通,炉体的前端面设有添煤口和前清渣门,添煤口和前清渣门分别与前炉膛相通,进水口位于炉膛水胆下端,炉膛水胆与水胆互通。上述结构设计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具有反烧结构、制作成本和售价低、采用反烧炉膛设计热利用率高、上火快、无污染排放、使用添煤方便和使用寿命长,一炉水从常温升至90度所需的时间缩短了1/3,燃用煤节省30%,内部结构设计的改进非常有利于炉水循环,更便于在内、外部实施清垢,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附图说明
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环保型茶炉,主要由炉体4、进出水口、炉箅10和烟门2所组成。炉膛位于炉体内下部,炉膛外端与炉体之间形成水胆18。炉膛水胆7从炉膛中部上端向下斜置,炉膛水胆分割炉膛为前炉膛17和后炉膛5,前后炉膛下端相通,炉膛水胆向后炉膛下端斜置,炉膛水胆与水胆互通。后炉膛上端与烟道火管3的下端相通,烟道火管的另一端穿过水胆与烟囱相通,烟道火管内设有烟门,烟门的作用是启闭烟囱。炉体的前端面设有添煤口16和前清渣门13,添煤口和前清渣门分别与前炉膛相通,用于向前炉膛内添煤和清除煤灰。炉体的后端面设有后清渣门9,用于清除后炉膛内煤灰。进水口15位于炉膛水胆下端。所述的出水口1位于炉体顶端。
所述的炉箅位于前后炉膛下端。炉箅下端为出灰室11,出灰门12设在炉体下端前侧并与出灰室相通。炉体后端设有排污口8与水胆下端相通,用于排除水胆内的污垢。所述的前炉膛的横切面呈梯形。所述的前炉膛的前后炉膛总体面积的2/3-3/4。
使用时,冷水自进水口进入水胆和炉膛水胆,吸收前后炉膛和烟道火管周边的热量后再从出水口流出炉体供应热水。点火时从添煤口将煤14加入前炉膛内,将煤点燃,炉火6从前炉膛反烧进入后炉膛,使炉膛水胆和烟道火管及水胆内的水充分吸收热量。打开出灰门、关闭前清渣门、后清渣门和添煤口,打开烟门,煤可充分燃烧。添煤时,打开添煤口上的门添入煤即可。显然前后炉膛交界处为煤的充分燃烧区,而添加进的煤烟必须反向经过充分燃烧区才能进入烟道火管,而后排入烟囱口,从而有效地使煤充份燃烧、即提高热利用率又无烟排放。打开出灰门,可清除炉箅上下内的煤灰。
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反烧结构、制作成本和售价低、无污染排放、热利用率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可推广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尹浚生,未经尹浚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92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输送机传送带限位装置
- 下一篇:显示屏幕器材的辨识及防遗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