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电检测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9178.8 | 申请日: | 200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49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向可为;孔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检康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17 | 分类号: | G01N21/17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东晓 |
地址: | 100013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电 检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检测器,特别涉及利用光电检测技术检测环境中的物质含量的光电检测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环境中的污染物日益增多,中毒事件不断发生,如果能准确地检测出引起中毒反应的物质的含量,对于及时采取救治措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检测仪器多采用光谱仪器,由于体积庞大、结构复杂,测出结果后,还需专业人员进行计算,因此很难应用于现场检测。关于现场定量检测装置的研究,国外有此类检测装置,但指标的检出限低于本设计的装置。在本申请人申请的授权公告号CN2641644Y中公开的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的光电检测器采用棱镜聚光技术将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会聚到试纸上,再通过光敏三极管接收上述试纸的反射光,根据反射光的强弱来测定试纸上所含有毒物质的含量,该装置存在的缺点是聚焦点不直观,光路发散,二极管发出的光有效率低,试纸反射的光不能完全集中在光敏三极管上,影响检测的精确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防颠簸、携带方便的光电检测器,该光电检测器可以更加精确地检测出物质的含量。
本实用新型的光电检测器包括:壳体,在该壳体的表面设置有功能键,所述功能键与微处理器相连,所述微处理器分别与只读存储器、显示器、发光二极管相连,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设置有试纸固定架,在所述试纸固定架和所述发光二极管之间设有传导光导纤维,传导光导纤维将所述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集中在所述试纸固定架固定试纸的位置,在能够接收试纸反射光或者透射光的位置设有接收光导纤维,所述接收光导纤维将光传输给光敏三极管,光敏三极管通过前置放大电路、放大电路、A/D转换器与所述微处理器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光电监测器的特征还在于,在所述试纸固定架和所述壳体之间设有可自动弹起的盒盖。
本实用新型的光电监测器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放大电路采用AD8538集成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光电监测器的特征还在于,所述A/D转换器采用ADS121S021集成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光电监测器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微处理器采用PIC16F76集成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光电监测器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只读存储器采用MF24C64集成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光电监测器的特征还在于,采用电池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光电监测器的特征还在于,还设有用于交流供电的稳压电源。
由于本发明的光电检测器在发光二极管和试纸之间、试纸和光敏三极管之间采用了光导纤维,不仅可以提高光的利用率,而且可以将试纸反射或透射的光集中在光敏三极管上,更精确地检测物质的含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光电检测器各原件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光电检测器的光路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光电检测器的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光电检测器各原件连接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光电检测器的光路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光电检测器包括:壳体1,在该壳体1的表面设置有功能键2,显示器13,在壳体的另一侧设有盒盖可自动开启的检测盒3,盒内固定有试纸固定架(试纸)11;壳体内设有微处理器5,微处理器5分别与功能键2、只读存储器12、显示器13、发光二极管4相连,二极管4在微处理器5的控制下发光。9、10分别为光敏三极管,通过前置放大电路和放大电路7、8与A/D转换器6相连。如图2所示,在试纸(试纸固定架)11和发光二极管4之间设有用于传导的光导线纤维17,该传导光导线纤维17将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集中在试纸固定架固定试纸的位置;在能够接收试纸11反射光或者透射光的位置设有接收光导纤维18,接收光导纤维18将光传输给光敏三极管9、10。
光敏三极管9、10接收试纸11的反射光(或透射光)而导通,接收的光越强,导通电流越大,该导通电流经前置放大器和放大器放大,传输给A/D转换器,A/D转换器将该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将该数字信号提供给微处理器5,在与该微处理器5连接的只读存储器12中存储有物质含量与反射光(透射光)强度的对照表,微处理器5通过将该数字信号与上述物质含量与反射光(透射光)强度的对照表对照,来判断试纸上物质的含量,并将判断结果显示在与该微处理器连接的显示器1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检康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检康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91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