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臭氧发生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8866.2 | 申请日: | 2007-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07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永明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C01B1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文彬 |
地址: | 421805湖南省耒阳市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臭氧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臭氧放电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臭氧发生器。
背景技术
臭氧是广谱、高效的杀菌剂。目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臭氧的应用很广泛,如应用在饮用水消毒、医用水消毒、污水处理、食品厂和药厂空气消毒、造纸漂白等行业和领域。在一定浓度下,臭氧可迅速杀灭水中和空气中的细菌,更重要的是臭氧在杀菌后还原成氧,因此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消毒剂。为了能利用臭氧,需要人工制备臭氧,这就要用到臭氧发生器。现有的臭氧发生器的尺寸大,加工和使用不方便;并且,其内管为搪瓷材料,烧制时精度难以保证,从而导致内管与外管之间定位不准确,内、外管间的间隙不均匀,使得放电效果差,所产生的臭氧浓度低,生产效率低,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体积小、精度高,所生产出的臭氧浓度高、生产效率高的臭氧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的臭氧发生器,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的两端分别设有堵头,其中一个堵头上设有气源进口,另一个堵头上设有臭氧出口;所述内管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外管两端的堵头,所述堵头将所述内管和外管连接在一起;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设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位于所述外管的端部;所述内管的外侧设有搪瓷介电层,所述内管与外管分别连接电源的两个电极;所述内管的两端分别设有冷却液进口和出口,所述外管的两端分别设有冷却液进口和出口。
所述内管与堵头之间设有密封圈。
所述外管与堵头之间设有密封圈。
所述内管两端外侧分别设有螺母,所述螺母将所述堵头固定住。
所述螺母与所述堵头之间设有密封垫和弹簧垫。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定位销使得内外管之间定位精确,密封系统使得堵头的自由度很大,可以更好的密封定位,提高了管件的精度,其放电效果好,所产生的臭氧浓度高,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臭氧发生器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管冷却液进口,2.螺母,3.密封垫,4.弹簧垫,5.内管与堵头间的密封圈,6.外管与堵头间的密封圈,7.外管冷却液进口,8.气源进口,9.堵头,10.内管,11.臭氧出口,12.定位销,13.外管,14.搪瓷介电层,15.外管冷却液出口,16.内管冷却液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臭氧发生器,包括一个内管10和一个外管13,外管13套在内管10外侧,两管同轴,内、外管10、13分别用钢材制成;外管13的两端分别设有堵头9,其中一个堵头上设有气源进口8,另一个堵头上设有臭氧出口11;内管10的两端分别穿过外管两端的堵头9,该两个堵头9分别从两端将内管10和外管13连接在一起;内管10与外管13之间设有定位销12,该定位销12位于外管13的端部,使内管10和外管13同心,保证内管10和外管13之间有均匀的间隙;内管10的外侧设有搪瓷介电层14,起到内、外管10、13之间电晕放电效果;内管10与外管13分别连接电源的两个电极;内管10的两端分别设有冷却液进口1和出口16,外管13的两端分别设有冷却液进口7和出口15。为了保证密封性,内管10与堵头9之间设有密封圈5;外管13与堵头9之间也设有密封圈6。内管10两端外侧分别设有螺母2,从两端拉紧,将堵头9等部件紧锁为一体;螺母2与堵头9之间设有密封垫3,使螺母2与堵头9缓冲接触,避免螺母2与陶瓷堵头9紧锁时的物理压力,使腔体气体不外泄;密封垫3与堵头9之间还可以设置弹簧垫4,该弹簧垫4可以起到缓冲紧固作用。
气体由一个堵头上的气源进口8进入,将内、外管10、13之间加上电压,在搪瓷介电层14作用下,内、外管10、13之间电晕放电,气体中产生臭氧,所产生的臭氧从另一个堵头上的臭氧出口11排出。将冷却液从内管10上的冷却液进口1送入内管10,从内管10的冷却液出口16排出,用于降低内管10的温度;将冷却液从外管13上的冷却液进口7送入外管13的内腔,从外管13的冷却液出口15排出,用于降低外管13的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永明,未经李永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88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