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防噪声的接地端子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48182.2 | 申请日: | 200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10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陈盈仲;包中南;洪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庆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52 | 分类号: | H01R13/6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晶晶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噪声 接地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连接器的接地端子,尤指可防噪声的接地端子。
背景技术
电磁兼容性包括电磁干扰(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EMI)及电磁耐受性两部份。EMI电磁干扰主要是指装置本身在执行应有功能的过程中所产生不利于其它系统的电磁噪声,而电磁耐受性则是指装置在执行应有功能的过程中不受周围电磁环境影响的能力。
在一般连接器中,若要防止EMI(电磁干扰),都是借着具有接地作用的金属壳体、接地端子的传导来达成,但除此之外在连接器的结构设计也会影响着实际上防EMI的效果。
请参阅图1A~1B,第图1A~1B为传统连接器的胶芯的示意图。如图1A所示,传统连接器中大致分为母座、公端,而母座中的胶芯10已插入多条端子模块12,另一侧的胶芯10则具有L字型接地端子口10a、邻近L字型接地端子口10a的端子口10b。而公端14则主要包含了用于接地的L字型接地端子14a、柱状的讯号端子14b。若公母需要结合时,公端14的L字型接地端子14a插入胶芯10的L字型接地端子口10a、而柱状的讯号端子14b则插入胶芯的端子口10b,使得与端子模块12中的接地端子(未描绘)、讯号端子(未描绘)作电性连接。L字型接地端子14a之间均以桥接部连通并为一体成型。
然而,如图1A所示的传统连接器的胶芯,经检测后发现仍有如图1B所示的大范围的电磁干扰区域16,仍有部分电磁干扰并未被L字型接地端子14a传导至端子模块12,然后透过其接地端点12a传导出去。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第M307240号“具有‘n’型端子口的胶芯”,其借着相对于“n”型端子口的接地端子可对讯号端子有着更完整围绕性,而有更好的EMI抑制效果。但是,其所使用的接地端子却不一定限于“n”型状。
此外,不论是L字型端子口或“n”型端子口,实际上仍有其需求存在,因此也需要能够同时适用的接地端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可防噪声的接地端子,其主要由端子本体、桥接部与片状部所构成,且片状部、桥接部分别由端子本体两侧边中之一侧边的下半部、底端延伸而出,使得本实用新型接地端子并非“n”型状,但却仍有“n”型端子的效果,而仍可借着“n”型端子口或L字型端子口与接地端子对讯号端子有着更完整围绕性,而有更好的EMI抑制效果。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防噪声的接地端子,适用于具有L字型或“n”型端子口的一胶芯,该胶芯已被插入多排端子模块,该胶芯包括一立方矩形本体、多个讯号端子口、多个端子口,该些个讯号端子口系形成在该立方矩形本体上,并提供给一柱状讯号端子插入而与该端子模块中的一叉状讯号端子作电性连接,而该些个端子口形成在该立方矩形本体上,且在构成上半围绕住该些个讯号端子口,其中,该接地端子包含:
一端子本体,为片状体;
一片状部,由该端子本体两侧边中之一侧边的下半部垂直延伸而出,且其长度小于该端子本体;以及
一桥接部,由该端子本体两侧边中之一侧边的底端平行且向外延伸而出,
其中,该端子中的该端子本体与该片状部可进入该端子口中的两侧,并在插入后与该端子模块中的一接地端子作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防噪声的接地端子,由于“n”型端子口对讯号端子口围绕更完整,而有更好的EMI抑制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1B为传统连接器的胶芯的示意图。
图2A~2C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防噪声的接地端子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公端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磁干扰区域的示意图。
图5A~5B为本实用新型接地端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与传统技术相同,包含本实用新型可防噪声的接地端子的连接器,仍分为公端、母端,在本实用新型中公端为图3所示,而母端则为图2A~2C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庆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庆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81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