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法式气嘴专用的充气嘴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8090.4 | 申请日: | 200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58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黄英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英哲 |
主分类号: | F04B39/14 | 分类号: | F04B3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俊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法式 专用 充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嘴,尤其是涉及一种用来专门对法式气嘴进行充气的充气嘴。
背景技术
气嘴普遍被设置在诸如车辆轮胎等被充气物上。当需要充气时,将设在输气管的充气嘴或打气筒的充气嘴连接于该气嘴,便能操作打气筒将气体打入被充气物内。
现有技术中的气嘴进气口均设有气阀顶针。当气阀顶针不受到外力作用时,被充气物内部的气压会促使气阀处于密闭状态,以避免气体外泄;当外物对该气阀顶针施加作用力时,则会开启该气阀,从而使被充气物的内部与外界相通,使气体能够排出被充气物外,或是将气体充入被充气物内。
另外,气嘴的规格很多,其中的法式气嘴具有不同于一般气嘴的结构。如图6所示,所述法式气嘴5具有两段式螺纹(包含较大外径的第一外螺纹51,以及较小外径且接近自由端的第二外螺纹52。第一外螺纹51与第二外螺纹52之间形成有肩部53。由于目前市面上并没有专门配合该法式气嘴的充气嘴,因此欲对法式气嘴进行充气时,必须在一般的充气嘴A组合转接头B,再利用设于转接头B的内螺纹B1锁合于法式气嘴5的第二外螺纹52(如图7所示)。此外,为了避免空气外泄,该转接头B内径还必须设置止泄环B2,使转接头B锁合于法式气嘴5时,让止泄环B2密合于法式气嘴的肩部53。
现有技术中的一般充气嘴要对法式气嘴进行充气时,必须配合转接头才能完成充气,因此在操作使用上较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法式气嘴专用的充气嘴,其借助少量的组件组成精简的结构,便能提供法式气嘴专用充气。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法式气嘴专用的充气嘴,包括:
一外壳,其第一端设有充气孔,相对的第二端设有与该充气孔相通,并且提供该气嘴塞座置于其中的内空间;
一气嘴塞,设有一贯穿孔;
一气嘴塞座,其第一端具有扩大直径并可置入该外壳之内空间的头座,该头座的端面设置一供所述气嘴塞置入的腔室,其第二端具有和该腔室相通的输气孔;
一帽盖,组合于该外壳的第二端,以防止该气嘴塞座脱离该外壳。
所述外壳的充气孔内径设有第一内螺纹,该外壳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帽盖设有用于和该第二内螺纹螺合的外螺纹。
所述气嘴塞第二端的贯穿孔周缘设有对应充气嘴的肩部表面形状的内缘。
其中,该充气嘴的气嘴塞座可以容纳气嘴塞,该气嘴塞组合于气嘴塞座后再一起组合于一外壳与帽盖之间,所述气嘴塞还具有可密合于法式气嘴的结构,从而可提供专用于对所述法式气嘴充气。
该气嘴塞座用机械加工或一体成型的技术进行设置,其一端部设有扩大直径的头座,该头座具有可容纳气嘴塞的腔室,使该头座的侧壁介于气嘴塞与外壳内径之间而提供隔离功能,从而避免橡胶材质的气嘴塞与金属材质的外壳彼此接触而影响外壳的旋转功能。
再者,当所述气嘴塞设于该气嘴塞座的腔室后,恰好使气嘴塞的贯穿孔与气嘴塞座的输气孔直线对应,且该贯穿孔可供法式气嘴穿入,当充入压缩气体时,气体的压力自动将法式气嘴的针阀顶开,从而使空气充入被充气物。
此外,当所述气嘴塞的贯穿孔端缘形成对应该法式气嘴的肩部形状的内缘,使得法式气嘴螺合于充气嘴时,让该内缘密贴于该肩部而防止空气泄露。
本实用新型通过前述组件组成的充气嘴结构,可以直接对法式气嘴进行充气,不需要如现有技术中的一般气嘴般必须配合转接头才能充气,因而使用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法式气嘴专用的充气嘴的主要组件组合关系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的组件的平面剖视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气嘴与充气嘴组合关系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气嘴与充气嘴组合关系的平面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气嘴与充气嘴组合后结构的平面剖视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气嘴必须使用转接头来对气嘴充气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现有技术中气嘴与充气嘴组合结构的平面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外壳 10内空间
11第一内螺纹 12第二内螺纹
2帽盖 20通孔
21外螺纹 3气嘴塞座
31头座 310腔室
32输气孔 4气嘴塞
41贯穿孔 42内缘
5法式气嘴 51第一外螺纹
52第二内螺纹 53肩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英哲,未经黄英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80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控车床误差自动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超、特高压工频交流直接接触式验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