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与锅炉本体结合部的密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7839.3 | 申请日: | 200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13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过典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过典正 |
主分类号: | F22B37/20 | 分类号: | F22B3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4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锅炉 本体 结合部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属于锅炉管道密封领域的管道与锅炉本体结合部的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厂锅炉炉顶存在大量汽水管道交接处,而这些交接处的膨胀问题不可避免,故必须做密封处理;目前电厂对锅炉炉顶的密封以及漏风漏灰的解决办法基本上是采用传统的金属密封,即在预密封部位先浇铸耐火可塑料,填充一些保温材料后,然后用钢板焊接形成一次密封层,再采用浇注料,最后做保温层处理;该工艺不能很好有效地吸收锅炉正常运行时炉体热态膨胀所带来的膨胀量以及由此产生的漏风漏灰问题,因为从原理而言,锅炉不同受热面因其管材不同,内部介质温度不同,所以必然存在膨胀,而且其热交变应力是及其巨大的,传统密封最大的缺点是由于密封是刚性的金属密封、不能吸收由于热变化所造成的不同部位间不同方向运动而产生的应力,只能硬性遏制泄漏,在热交变应力的作用下,使密封作用难以持久,在短时间内就会被破坏、造成漏风漏灰,而一旦炉墙或炉顶泄漏,大量的灰尘在正压时冒出炉膛,负压时又大量吸入冷空气,从而导致炉膛内负压难以维持,迫使风机电流增大,电耗增大,锅炉燃烧不充分,排烟热损失增大,锅炉热效率降低。因此传统的密封技术很难解决该技术问题,只能起到临时性作用,而且此密封方法会给电厂带来很多不利的后果,例如:其一、如每三四年大修时做一次炉顶修复,其一次性费用投入虽不大,但这种重复投入资金累计,其总额的累积会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其二、如不一次性长期有效地解决漏风漏灰问题,会给电厂检修部门及锅炉专工带来检修工作上的麻烦及工作强度;其三、从经济角度来考虑,热效率损失一年的累计折合人民币计算,损失也是相当巨大的;其四、社会效益及环保问题,因漏风漏灰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及厂区污染势必对长久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对工作人员而言,长期以往,也会不利于职工的身体健康。因此有效吸收锅炉的膨胀,解决锅炉因膨胀而带来的漏风漏灰问题,是电厂多年来无法解决的锅炉管道密封领域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道与锅炉本体结合部的密封装置,它能有效吸收锅炉的膨胀,解决锅炉因膨胀而带来的漏风漏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提供一种管道与锅炉本体结合部的密封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形成叠层结构的陶瓷纤维层、不锈钢网,在上述形成叠层结构的陶瓷纤维层的最内层与锅炉本体钢板的外表面之间、在上述叠层结构的陶瓷纤维层之间,分别具有高温粘合剂层;不锈钢钉穿过上述陶瓷纤维层、不锈钢网、高温粘合剂层,其一端部与锅炉本体钢板焊接在一起、其另一端部裸露在不锈钢网外部,垫片和逆止卡环顺次套在端部上;当陶瓷纤维层的层数大于三层时,在最内层陶瓷纤维层和锅炉本体钢板之间还有另一层不锈钢网,该不锈钢网穿过上述不锈钢钉与锅炉本体钢板以及管道的外表面相邻并延伸至最外层陶瓷纤维层外部,其边缘与最外层不锈钢网的边缘通过连接环固定连接;在上述不锈钢网与锅炉本体钢板的外表面之间、还具有一层高温粘合剂层;上述垫片与不锈钢网直接接触并焊接在一起;当上述管道是一根管道时,不锈钢网形成近似圆锥状的回转体;当上述管道的数目是多根管道时,不锈钢网形成顶部平坦的凸台。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非金属、柔性的陶瓷纤维层作为密封材料,陶瓷纤维是一种耐火材料,具有很高的密度、强度、抗热震性和高温隔热保温性能;通过高温粘合剂把陶瓷纤维层与锅炉本体金属表面牢牢的结合在一起,再采用高温粘合剂,将多层高密度的陶瓷纤维粘合在一起、把容易泄漏的部位密封起来,外部再用不锈钢网通过不锈钢钉和垫片、逆止卡环的配合,把陶瓷纤维层加以整体固定;因此在锅炉热态时,交接处及各部位由于金属膨胀系数不同引起的位移通过多层陶瓷纤维来吸收调节,整个“膜状”密封结构呈可塑性,形成自内向外的多层三维立体柔性均匀密封,彻底解决了锅炉因膨胀而带来的漏风漏灰问题,不会再有因热交变应力引起的泄漏现象;因此延长锅炉使用寿命、降低运营和维护成本,同时降低了人员的工作强度,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过典正,未经过典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78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功率转换装置
- 下一篇:用于自动夹紧的信号触发启动低压整流滤波式驱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