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掘进工作面超前支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7619.0 | 申请日: | 200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50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郭立稳;欧阳东;张嘉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5/00 | 分类号: | E21D15/00;E21D15/44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永红 |
地址: | 0630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掘进 工作面 超前 支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巷道永久支护前的临时性顶板控制装置,具体地说是适用于矿山 巷道和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掘进工作面超前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巷道超前支护的设施仅仅是在巷道两侧用前探梁的方式,这种装置不能对巷道进行支护而只是在两侧起到遮挡的作用,因此巷道的冒落仍会出现人员伤亡事故。掘进工作面顶板事故是矿山行业发生最频繁的事故,每年都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因此,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和装置,杜绝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在巷道掘进过程中减小控顶时间,及时支护裸露顶板,保护在巷道下作业人员安全的掘进工作面超前支护装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掘进工作面超前支护装置,其结构要点是,所述装置的顶部至少设置有两条铰接梁,铰接梁与铰接梁之间相互铰接成一体;液压支柱位于装置的中部,其上部与铰接梁固定连接,下部固定连接在掘进行走装置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具备在爆破作业后及时控制顶板,保护施工人员的目的,同时还具备在响炮过程对本装置及其它设备的保护作用。使用本装置可减少空顶时间,及时对巷道顶板进行支护,有效地保证工作面作业人员的安全。而且将本装置安装在掘进机等行走装置上,随机运动推进,不需人工移动,即节省人力又可以改变掘进作业过程中的施工工艺,不仅加快了掘进速度,还提高了掘进工作的安全系数,可有效地遏制顶板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综掘工作面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超前支护示意图。
图3是炮掘工作面使用本实用新型超前支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参见附图1,本装置由铰接梁、液压支柱4和行走装置5等组成,根据装置的用途设置铰接梁的数量,至少两条铰接梁设置在装置的顶部,铰接梁与铰接梁之间相互铰接成一整体,液压支柱4位于装置的中部,其上部与铰接梁固定连接,下部固定连接在掘进行走装置5上。
本装置分为在巷道或隧洞采用爆破作业情况下采用的超前支护装置和在巷道或隧洞采用机械作业的情况下采用的超前支护装置。
图2是综掘工作面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超前支护示意图,其掘进行走装置是掘进机8。参见附图2,本装置的顶部设置三条铰接梁1,2,3,中部为液压支柱4,底部为掘进机8。铰接梁1、铰接梁2和铰接梁3相互铰接成一个整体,位于装置的顶部,液压支柱4位于装置的中部,液压支柱4的上端与铰接梁相焊接,下部与支撑底座7连接,并通过支撑底座7将液压支柱4固定并卡接在掘进机8的伸缩臂上,借助掘进机8行走。掘进机8在底板9上行走,当掘进机8割煤工作完毕后,掘进机8的工作头顶到煤壁1 0里,并将伸缩臂放平,采用液压将液压支柱4升起,带动铰接梁动作,支护顶板6。本装置对掘进机的改制量小,不干涉掘进机的运动、截割、装载作业功能。
图3是炮掘工作面使用本实用新型超前支护示意图。参见附图3,本装置的顶部设置两条铰接梁1,2,两条铰接梁1,2相互铰接,中部为液压支柱4,液压支柱4的上端与铰接梁焊接,底部与底座车11焊接在一起,底座车11靠移动轮12在底板9上行走。当爆破完毕后将该装置推至掘进工作面,采用液压将液压支柱4升起,带动顶部的铰接梁支护顶板。
本实用新型以支、护兼顾,其护顶面积大,支护速度快,安全有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理工大学,未经河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76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