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正弦波包络电子调光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6557.1 | 申请日: | 2007-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95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陶伟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美电子产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1/392 | 分类号: | H05B41/392;H05B41/3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蒋海燕 |
地址: | 中国香港葵涌健康***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弦波 包络 电子 调光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调光器,具体涉及一种正弦波包络电子调光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调光开关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用双向可控硅进行前沿触发调相;
(二)、用MOS管或IGBT管进行后沿触发调相;
(三)、用自耦变压器或环型变压器进行调压;
以上第一、第二种调光方式,都不能对所有负载进行调光,尤其是目前广泛流行的节能灯或日光灯。其主要原因是调相式调光设备很难输出达到容性负载要求的电压,从而造成调光过程中节能灯或日光灯工作不正常或损坏。而第三种由于采用的是工频变压器效率低、体积大而笨重,且不易实现高功率因素及小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接入不同类型负载的正弦波包络电子调光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构造一种正弦波包络电子调光器,包括信号处理器,相位检测电路,输出滤波电路,以及受信号处理器控制的斩波功率开关Q1、Q2和续流电路,所述斩波功率开关Q1、Q2与续流电路串接后接在电源的两端,所述输出滤波电路并接在续流电路两端,所述相位检测电路接在电源与信号处理器之间,还包括输入端连接在斩波功率开关Q1、Q2之间输出端连接信号处理器的电流检测电路。
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串接在斩波功率开关Q1、Q2之间的电阻R1、R2,电阻R1、R2中间接地,电阻R1、R2两端接电流检测电路,电流检测电路连接信号处理器。
所斩波功率开关Q1、Q2和续流电路分别通过驱动电路与信号处理器连接。
所述斩波功率开关Q1、Q2为MOS或IGBT管。
所述续流电路由MOS或IGBT管Q3、Q4、和二极管D1、D2组成,二极管D1的阴极接Q3阳极,二极管D1的阳极接Q3阴极,二极管D2的阴极接Q4阴极,二极管D2的阳极接Q4阳极。
输出滤波电路由电感LF1、电容CF组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电流检测电路对电路的电流进行检测,检测到的信号输入到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器对每个周期检测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后会对每个周期的占空比进行调整,并加以周期限流的方法来产生可调电压,以达到电路调光的目的,从而可接入不同类型的负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弦波包络电子调光器的基本电路原理图;
图2是电路输入电压波形图;
图3是高频PWM波信号图;
图4是电感LF1输入端波形图;
图5是经LF1、CF滤波后输出的正弦波电压波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正弦波包络电子调光器三线制接线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正弦波包络电子调光器四线制接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本电路接通电源后,当信号处理器接收到控制信号13后,立刻通过相位检测电路就对输入交流进行相位检测,当市电进入正半周(L>N)时,相位检测电路输出一个脉冲给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器同时输出两路信号,一路为高频PWM波信号5到驱动电路1,再由驱动电路1输出7到MOS管Q1的栅极,通过对功率MOS管Q1的控制对电源正半周进行斩波。另一路输出续流信号4到驱动电路2,再由驱动电路2输出12到IGBT管Q4的栅极,电源正半周期间IGBT管Q4一直处于导通状态并通过二极管D1为电路续流。
电源正半周高频PWM导通时的回路:电源输入L IN-MOS管Q1-MOS管Q2的内部二极管—电感LF1—负载及电容CF—电源输入N IN;
电源正半周高频PWM截止时的续流回路:电感LF1—负载及电容CF-IGBT管Q4—二极管D1。
当市电进入负半周(N>L)时,信号处理器立即关断维持正半周工作的高频PWM波信号5和续流信号4。同时输出两路信号,一路为高频PWM波信号6到驱动电路1,再由驱动电路1输出8到MOS管Q2的栅极,通过对功率MOS管Q2的控制对电源正半周进行斩波。另一路输出续流信号3到驱动电路2,再由驱动电路2输出11到IGBT管Q3的栅极,电源负半周期间IGBT管Q3一直处于导通状态并通过二极管D2为电路续流。
电源负半周高频PWM导通时的回路:电源输入N IN—负载及电容CF—电感LF1-MOS管Q2-MOS管Q1的内部二极管—电源输入L 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美电子产品有限公司,未经美美电子产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65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静电发生器
- 下一篇: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有源收信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