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促进自然分娩的产椅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6189.0 | 申请日: | 2007-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27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徐晓俊;桂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晓俊;桂芳 |
主分类号: | A61B17/42 | 分类号: | A61B17/42;A61B19/00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元生 |
地址: | 244000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促进 自然 分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孕妇分娩用产具,确切地说是一种促进自然分娩的产椅。
背景技术
WHO(世界卫生组织)在1996年出版的《正常分娩监护实用守则》中指出分娩中有用的鼓励使用的措施之一是自由体位,即站、坐、走、跪都可以,其中特别指出不提倡仰卧待产分娩。然而,现在产妇分娩无疑都采取仰卧姿势在产床上生产,产妇亦认为躺在产床上可能较舒服。这种沿袭了多年的体位并非是符合自然分娩。仰卧在产床上分娩存在以下缺点:仰卧时,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子宫、胎盘血供减少,对胎儿不利;其次仰卧时,胎儿产出方向偏离胎儿的重力方向,使胎儿重力失去应有的作用;同时,仰卧时骨盆的可塑性也受限,使胎头下降阻力增加,且宫缩效率较低,继发引起产力减弱导致产程延长,从而增加难产机率,也增加产妇的不安和产痛,易使产妇在心理和生理上感动力不从心,使产程延长有时甚至放弃自然分娩。如果产妇采取坐式体位分娩,骨盆的倾斜度将减少,有利于胎头在骨盆内顺产轴下降;同时,子宫不压迫下腔静脉,子宫和胎盘的血供就不会减少,从而对胎儿更为有利;还有胎儿的产出方向与胎儿的重力方向一致,利于胎儿产出,减少产程和产痛,这样更接近于自然分娩。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提供给产妇采用坐式分娩的医疗器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使产妇生产时,能采用坐式体位的一种分娩用的产具。
按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促进自然分娩的产椅,它由支撑腿和与支撑腿固接的面板构成,在面板上设有通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妇在生产时,可直接坐在椅子上生产,直到胎儿快产出前,再返回产床,接胎儿产出。在上述生产过程中,产妇生产时的分泌物及大小便可以通过通孔排出,这样不会污脏环境和产妇身体。
为使产妇便于休息,在产椅的一侧转动联接靠背,在靠背与面板之间设有靠背定位装置。当产妇需要休息时,把靠背转动到合适位置后,通过靠背固定装置使靠背固定,产妇即可直接靠在靠背上休息。
为了产妇在宫缩前后,提供产妇来用支撑手臂,在面板或支撑腿上固接有扶手。这样产妇把手放在扶手上,便于产妇用力生产,并增加舒适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在产椅的面板上设置通孔,产妇的分泌物及大小便可从通孔内排出,因此产妇可坐在产椅上生产,达到产妇生产能够采用坐式体位,这样有利于加强产力,减少医疗干预,达到更自然分娩;同时达到产程短、产痛轻的效果;又由于产妇在生产时,不压迫子宫和胎盘,因而对胎儿十分有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中,1、面板,2、通孔,3、支撑腿,4、扶手,5、靠背,6、拉杆,7、短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它包括面板1和用来支撑面板的支撑腿3,材料都为塑料板压制。为使本实用新型更为美观,若干个支撑腿3连为一体。在面板1的中间位置设一通孔2,通孔2直径大小约为25cm,通孔2的边缘磨光,坐高约为35cm,此高为舒适坐高。使用时,在支撑腿3构成的框内置一塑料桶,用一次性塑料袋由产椅上口置于桶内,再将袋口返折于框缘外,便于承接产妇的分泌物及大小便,离产妇近侧椅缘上垫厚度0.5-1cm的消毒会阴垫或消毒卫生纸,以增加舒适度。将产椅置于一背部有倚靠的位置便于休息。准备2-3只软靠垫,枕头也可,供产妇宫缩间歇期靠背休息。产妇面前还可再置一高度适宜的方椅,供产妇宫缩前后需要时伏卧支撑手臂以增加舒适度。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比,在面板1上联接有靠背5,面板1上转接有拉杆6,靠背5边缘设有若干短轴7,通过拉杆6与短轴7的配合,对靠背5的位置进行固定。在面板的前方固接有扶手4。为便于产妇可以自由出入,扶手可采用活动扶手,进出时能够打开。使用时,产妇需休息时,可直接躺在靠背上休息,在宫缩前后需要时,可直接伏卧在扶手上以增加舒适度,其它部分同例一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晓俊;桂芳,未经徐晓俊;桂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61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