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瓦斯继电器校验台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4321.4 | 申请日: | 200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57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倪裕康;施震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电力公司超高压输变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H01H35/2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伟勇;侯佳猷 |
地址: | 20006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瓦斯 继电器 校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电抗器、有载分接开关的保护装置,更具体地是,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瓦斯继电器校验台。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用来改变交流电压大小的电气设备,在电力系统和供用电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大量普及使用油浸式变压器,保护变压器的安全运行也自然成为供电部门的重点工作,而瓦斯保护就是确保油浸式变压器安全运行的有效技术措施之一。瓦斯保护的主要优点是动作迅速、灵敏度高、安装接线简单、能反映油箱内部发生的各种故障。
瓦斯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瓦斯保护装置是变压器内部故障的主要保护元件,对变压器匝间和层间短路、铁芯故障、套管内部故障、绕组内部断线及绝缘劣化和油面下降等故障均能灵敏动作。当油浸式变压器的内部发生故障时,由于电弧将使绝缘材料分解并产生大量的气体,其强烈程度随故障的严重程度不同而不同。瓦斯保护就是利用反应气体状态的瓦斯继电器(又称气体继电器)来保护变压器内部因故障而受损。
在瓦斯保护继电器内,上部是一个密封的浮筒,下部是一块金属档板,两者都装有密封的水银接点。浮筒和档板可以围绕各自的轴旋转。在正常运行时,继电器内充满油,浮筒浸在油内,处于上浮位置,水银接点断开;档板则由于本身重量而下垂,其水银接点也是断开的。当变压器内部发生轻微故障时,气体产生的速度较缓慢,气体上升至储油柜途中首先积存于瓦斯继电器的上部空间,使油面下降,浮筒随之下降而使水银接点闭合,接通延时信号。这就是所谓的“轻瓦斯”(信号值检测)。
当变压器内部发生严重故障时,则产生强烈的瓦斯气体,油箱内压力瞬时突增,产生很大的油流向油枕方向冲击,因油流冲击档板,档板克服弹簧的阻力,带动磁铁向弹簧触点方向移动,使水银触点闭合,接通跳闸回路,使断路器跳闸。这就是所谓的“重瓦斯”(对瓦斯继电器的流速动值的检测,又称“重瓦斯脱扣”)。重瓦斯动作,立即切断与变压器连接的所有电源,从而避免事故扩大,起到保护变压器的作用。
当在变压器油箱内部发生故障(包括轻微的匝间短路和绝缘破坏引起的经电弧电阻的接地短路)时,由于故障点电流和电弧的作用,将使变压器油(通常为25#绝缘油)及其它绝缘材料因局部受热而分解产生气体,因气体比较轻,它们将从油箱流向油枕的上部。
电力系统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应用非常广泛的、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发生内部故障时最重要的保护措施之一就是气体继电器保护(也称瓦斯保护),它能及时发出故障报警和迅速从电网上切除故障设备,减少电力事故的发生,提高了电力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而气体继电器保护的灵敏度取决于气体继电器的流速值和气体容积的整定,为确保电力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如何准确检测和调整气体继电器流速值及气体容积值就至关重要。
由上可见,瓦斯继电器是变压器、电抗器、有载分接开关所用的重要保护装置,目前瓦斯继电器检测校验采用的是便携式杠杆校验器,只能对国产挡板式的瓦斯继电器进行校验,而对国外进口的浮子式或浮球式瓦斯继电器无法进行校验。
申请号为“200420017712.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多用气体继电器校验台,所述多用气体继电器校验台包括潜油泵、集气器、校验台架、滤油器、油箱,并设置有两台不同量程的椭圆齿轮流量计4-1、4-2,两台电动调节阀5-1、5-2和高压输油软管9,两电动调节阀经两高压输油软管分别与该两台不同量程的椭圆齿轮流量计相连通;所说校验台还包括一数字处理控制器8。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体积小,计量准确性高,工作可靠,一台检验台可对国内三种管径Φ25mm、Φ50mm、Φ80mm规格气体继电器进行校验,也可对其它型号的气体继电器进行校验,并可对变压器冷却装置的油流继电器进行校验,也可适用于其他流量器具的校验。但仍适用于对国产挡板式的瓦斯继电器进行校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电力公司超高压输变电公司,未经上海市电力公司超高压输变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43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