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齿形联轴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720144268.8 | 申请日: | 2007-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61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虎亭;顾立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D1/108 | 分类号: | F16D1/1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立平 |
| 地址: | 2019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齿形 联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传动装置,更具体地是涉及一种大型机械动力传动用齿形联轴器。
背景技术
齿形联轴器在机械传动领域广泛使用,其作用是两轴之间扭矩的传递。现有的齿形联轴器如图1所示,有两个传动组件A、B通过各自凸缘部分的铰孔螺栓1联结,其结合面D为光滑平面。两个传动组件A、B分别通过平键与传动轴过盈配合联结,其传动原理:传动轴通过平键将扭矩传递到→传动组件B的外齿套3→外齿套3与内齿套4通过球面齿轮传递扭矩→传动组件B与传动组件A通过铰孔螺栓传递扭矩→传动组件A的内齿套6→通过球面齿传递到传动组件B的外齿套5→通过平键将扭矩传递到工作部分。
齿形联轴器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其作用为传递两轴之间的扭矩,因此,其各个零件均会受到力的作用,出现疲劳、磨损、断裂等危害,现场使用证明其主要劣化现象表现在:铰孔螺栓松动、断裂;球面齿磨损剃光。造成的后果是:被传动部分与传动部分脱离,因此被传动部分会出现失控状态。图2为起重机卷扬动力传动原理图,从途中可看出当齿形联轴器失效,虽然有制动器保护卷筒失控,但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起重机驾驶员在司机室操作,无法知晓齿形联轴器已失效(螺栓切断或齿面剃光),因此当出现联轴器失效时,制动器仍处于打开状态,卷扬上吊物就会出现自由落体,酿成无法挽回的恶性事故。
当齿形联轴器铰孔螺栓切断到全部30%时,由于扭矩作用,特别是满负荷运行时,会出现铰孔螺栓突然全部崩断,使齿形联轴器失效。在不改变传递扭矩的前提下,为避免齿形联轴器铰孔螺栓松动、切断,一旦发生大部分螺栓切断也不会出现突然全部崩断的事故,以及避免齿面由于磨损剃光时的齿形联轴器失效,为此需要,本设计人发明了一种更安全可靠的齿形联轴器,可简述一下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原理特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防止连接螺栓松动,提高传动强度,减缓了啮合齿的磨损速度,延长使用寿命常且更安全、可靠的齿形联轴器。
为完成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齿形联轴器,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内齿套和外齿套,两个传动组件同轴,通过螺拴将两传动组件的外齿套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两个外齿套的配合采用凹凸结构配合。
其中,优选的是,凹凸结构配合的凹凸结合部分为过渡配合。
其中,优选的是,两个外齿套的配合面分别具有一沿直径方向的通槽和一与通槽直径垂直的直径方向的与通槽配合的凸块。
其中,优选的是,在相互配合的内外齿套的齿轮配合处的同一直径方向的内外齿套上具有一对相互配合的凹凸结构配合,沿直径方向凹凸配合的高度大于齿轮配合的高度。
其中,优选的是,凹凸配合为间隙配合。
其中,优选的是,凸块沿圆周方向为燕尾形。
本实用新型可解决齿形联轴器螺栓易松动的缺陷,提高传动强度,避免了齿形联轴器螺栓由于松动及部分切断时造成的突然全部切断的恶性事故,减缓了啮合齿的磨损速度,当啮合齿全部剃光时由燕尾槽结构起保护作用,极大地延长了齿形联轴器使用寿命,提高了齿形联轴器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齿形联轴器的半剖示意图;
图2为起重机卷扬机动力传动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齿形联轴器的局部纵剖示图;
图4为图3的右侧传动组件的侧视图;
图5为图3沿C-C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齿形联轴器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齿形联轴器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的齿轮联轴器结构基本相同,改进之处在于,传动组件的外圈11、12的配合面由原来的平面改为凹凸结构的花键配合。在外圈12的结合端面同一直径上开有通槽13,与通槽13所在直径垂直方向的直径上有一对凸块14。凹槽13和凸块14尺寸可相互配合。同样,在另一个传动组件的外圈11的相应位置具有与外圈12的通槽13和凸块14配合的凸块和凹槽,且凹凸结合部分为过渡配合,从而具有一定的传递扭矩作用,凹凸结合面的位置要根据内、外齿配合设计。其作用:一方面承担了部分扭矩,另一方面铰孔螺栓不易松动,即使在大部分螺栓切断的情况下,其余部分螺栓也不会突然全部断裂,外圈凸缘上的铰制孔不会变形,原有传递扭矩不会受到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42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切葡聚糖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 下一篇:仿生轮足两用式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