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的端子结构改良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3802.3 | 申请日: | 2007-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76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张裕奇;郑义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4 | 分类号: | H01R13/04;H01R13/11;H01R1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争艳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连接器 端子 结构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创作系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的端子结构改良,尤指公端子组各端子为于本体一侧分别向外延伸设有上、下排列及左、右错位的两插接端子,系可与母端子组各端子于本体一侧分别延伸有具相异角度的两对接端子相互插接,并形成双向电性导通的状态,藉以增加其电性接触的稳定性及可靠度。
背景技术
按,电子电路的设计者通常会关注于两个基本电路部分,即逻辑(或信号)部分以及电源部分,且在设计逻辑电路时,因为在逻辑电路中流动的电流较低,使得设计者通常不会考虑由于状态改变所造成(如:温度)在电气属性中的任何变化(如:电路组件的阻抗),然而,其于高电流的流动下,将使得电源电路在电气属性上会产生变化,因此针对使用于电源电路中而设计的电源连接器必须能够散热(系主要由焦耳效应所产生),使得因电流改变所造成的电气属性变化可有效减至最低,再者,一般习用电源连接器的插头接点通常为长方形(刃片状)或圆形(插脚状)截面形状,系所谓单块(Singular-mass)设计,而于习用的单块刃片及插脚组态中,其插槽接点包括一相对式且朝内侧延伸的悬臂,且相互对接的刃片或插脚则被定位于其相对式悬臂间,但此种设计难以在不对散热性能有影响的情况下而达到尺寸的缩减,再者,其仅可藉由调整接点几何形状来提供微小的弹性,以改变接触的正向力。
因此遂有业者进一步研发出此种能够达到有效散热的接点,并可简易地改变接触的正向力的电源连接器,请参阅图6所示,系为习用电源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习用的电源连接器系于插头接点A设有两相对设置的主侧壁A1,且于前凸部A2分别设有上方部分A21及下方部分A22,并于上、下方部分A21、A22各设有一相对式设计的悬臂,且每一悬臂皆设有朝内侧收缩的近端部分A211、拱形接触部分A212及远程部分A213,并使各远程部分A213可被略微分开定位,而当各悬臂随着前凸部A2插入于插槽接点(图中未示)而挠曲时,其远程部分A213可相互靠合定位,以供配合插接时的过应力保护,且插头接点A系采用双块原理设计,相较于单块接点其可提供较大对流散热的表面积,并当插头及插槽连接器于相互配接时,其可提供空气流动所需通过路径的隔开部分;惟前述的电源连接器,其插头接点A设有两相对设置的主侧壁A1,而前凸部A2于上、下方部分A21、A22的相对式悬臂,在长时间重复使用下,易因弹性疲乏而产生弹性应变及变位弯折的现象,然而,若其中单一悬臂受到不当外力变形或扭曲,则另一悬臂则无法继续插入于插槽接点(图中未示)并进行相互电性接触使用,进而造成插头接点A与插槽接点间电性接触的稳定性及可靠度大幅降低,且导致电性连接的效果不良,亦会有电性中断或失效的情况发生。
综上可知,习用电源连接器的各项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而有待相关业者作进一步改良与重新设计的必要。
发明内容
故,创作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数据,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经由不断试作与修改,始设计出此种电源连接器的端子结构改良的新型诞生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公端子组与母端子组间电性接触的稳定性及可靠度良好的电源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包括插头模块及插座模块,而插头模块系与插座模块相互对接并形成电性导通,且于插头模块的绝缘座体内穿设有公端子组,及于插座模块的绝缘座体内穿设有母端子组,其中:该公端子组的各端子为于本体的一侧分别向外延伸设有上、下排列及左、右错位的两插接端子;该母端子组的各端子为于本体一侧以同方向延伸有可供弹性变形的弹性延伸部,并于弹性延伸部分别往外侧延伸有具相异角度及连续弯折状的两对接端子,且于两对接端子的活动侧相对外表面形成有弯弧状的接触面,而两对接端子为分别与相对位置的公端子组的两插接端子相互电性接触并形成双向导通。
其中,该公端子组与母端子组于各端子的本体为呈ㄇ字形设计。
该公端子组于本体一侧分别向外延伸设有相异高低位差并形成错位的两插接端子,其一插接端子为呈平整状,而另一插接端子为呈连续弯折状,并于其相对内侧进一步分别设有抵持面。
其中,该插头模块的绝缘座体与插座模块的绝缘座体的对接面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定位凸块与凹槽。
其中,该插头模块的公端子组内部间隔位置或其外侧分别设有第一母端子组。
其中,该插座模块的母端子组内部间隔位置或其外侧分别设有第一公端子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38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马达套筒组
- 下一篇:砂浆泵用内装式机械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