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机固定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3732.1 | 申请日: | 2007-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88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磊;贺金丽;刘树根;王锋;王江涛;吴迪;李彦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兵器工业第二○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K5/00 | 分类号: | H02K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王禾 |
地址: | 10220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固定 机构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目前,电机连接大都是通过电机的定子与固定部件连接,转子与转动部件连接,从而组成一个转动系统。但是,当转动部分需要承受较大冲击力时,小直径转轴不具备承受大冲击的能力。同时,由于电机定子部分尺寸比较大,转轴较小,这种连接方式不适合固定部件较小而转动部件较大且整体结构空间较为紧张的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以上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机固定机构,本固定机构采用电机倒置由轴承连接新型的电机固定方式来适应空间需求,加装轴承,采用较大的转动部件通过电机固定座和轴承内圈与电机定子连接作为转子应用,较小的固定部件与轴承外圈连接作为定子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固定机构,包括电机、轴承,在轴承的下部安装轴承套,轴承套与轴承外圈采用过盈连接,轴承套与轴承外圈的上表面紧密接触,而与内圈的上表面完全分离,电机固定座与轴承内圈采用过盈连接,电机固定座与轴承内圈的上表面紧密接触,而与外圈的上表面完全分离,电机固定座与电机固联。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应用进一步完善:所述的电机为倒置,把电机的定子作为转子应用,把转子作为定子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固定机构连接可靠,能够有效的使部件间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同时在系统受到外界冲击时,轴承可完全承受外界冲击力,从而有效的保护电机转轴。系统固转部件与轴承套和电机固定座连接可实现电机定子和转子的互换,可以有效的解决空间紧张矛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共有1幅图,亦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亦可作说明书摘要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电机固定机构,包括轴承套1、轴承2、电机固定座3和电机4。首先,用两个螺钉把电机4和电机固定座3连接起来,轴承2和电机固定座3、轴承套1分别采用过盈配合进行连接,其中轴承套1和轴承2外圈下表面紧密配合而与轴承2外圈完全分离,电机固定座3、轴承2内圈上表面紧密配合而与轴承2外圈完全分离,同时电机转轴与轴承套采用间隙配合,完成电机的固定连接机构,同时电机固定座3连接转动部件充当转子,轴承套1连接固定部件充当定子。
如果转动部件受到在垂直方向上的冲击力,转动部件所受作用力传递到电机固定座4上,由电机固定座3传递到轴承2内圈上表面;如果固定部件受到在垂直方向的冲击力,固定部件所受作用力传到轴承套1下表面,由轴承套1传到轴承2下表面。在机构受到垂直方向的冲击力时,此机构可保护电机及电机轴不受影响。
当转动部件受到水平方向的冲击力时,转动部件所受作用力传到电机固定座3上,由电机固定座3传到轴承2内侧;当固定部件受到水平方向的冲击力时,固定部件所受作用力传到轴承套1上,由轴承套1传到轴承2外侧。在机构受到水平方向的冲击力时,此机构可保护电机及电机轴不受影响。
则系统受到撞击时,整个系统的作用力都分布在轴承上,从而有效的保护了电机。
本实用新型有效的解决了电机定子与转子的互换,而且使电机定子(转子)与转动部件(固定部件)之间连接所产生的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同时当系统受到撞击时,轴承可完全承受外界冲击力,从而有效的保护电机转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兵器工业第二○八研究所,未经中国兵器工业第二○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37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上方置入楔形紧固结构感应开关
- 下一篇:输油泵机组联轴器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