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井口试压封隔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3514.8 | 申请日: | 200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03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周全喜;杨长虎;王忠林;靳占忠;龙作滨;李杏云;黄祥;苑庆春;王铁峰;王永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靳占忠 |
主分类号: | E21B33/128 | 分类号: | E21B33/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5700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口 试压封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井口试压用的井口试压封隔器。
背景技术
油田井下作业施工过程中,补孔前和更换井口后都要用井口试压封隔器对井口和封井器进行试压,检验是否达到井控设计要求,试压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步施工。原有的压缩胶筒式封隔器是专为井下设计的,不能适应套管的锈蚀和内径变化,试压时常常无法座封,导致试压失败。而另一种楔入胶筒式封隔器虽然容易座封、使用方便,但胶筒强度低,使用中极易损坏,也不能适应井口试压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很好地适应油田套管锈蚀和内径变化,可靠性高,操作方便,下入套管时省力,胶筒耐磨损,并且从油管或套管打压都能座封的井口试压封隔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由传压接头、调节环、楔入式胶筒、胶筒座、滑套、压缩式胶筒、隔环、承压环、单流接头和中心管组成。传压接头中部有内外相通的传压孔,下端外侧用螺纹联接调节环,下端内部接中心管,楔入式胶筒、胶筒座、滑套、压缩式胶筒、隔环、承压环依次套在中心管上。胶筒座内壁上有密封圈,楔入式胶筒是碗状结构的,外径要大于相应套管的内径,压缩式胶筒是空心圆柱状的,外径较小。中心管另一端接单流接头,单流接头内部有单流凡尔球和凡尔球罩。
采有上述结构以后,由于传压接头上的传压孔使油管柱内部和油、套环形空间相通,因此无论从油管或套管打压,都能使井口试压封隔器座封,现场管线联接方便。外径大的楔入式胶筒是碗状结构,易产生变形,而硬度高的压缩式胶筒外径又较小,因此井口试压封隔器下入套管时的阻力小。单流接头内的单流凡尔球可以密封住从中心管传来的压力,而当单流凡尔球下部套管的压力高时,单流凡尔球就会打开泄压,从而使井口试压封隔器下入套管时不会产生“水塞”现象,操作方便。
楔入式胶筒外径大,易产生变形,容易与各种内径的套管内壁紧贴密封,在打压时推动胶筒座向下滑动,大力挤压压缩式胶筒,使其产生径向膨胀,挤紧中心管外壁和套管内壁,形成更可靠的密封,因此本实用新型井口试压封隔器适应性强,密封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井口试压封隔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井口试压封隔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井口试压封隔器的楔入式胶筒的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井口试压封隔器的压缩式胶筒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试压时,井口大四通18上装封井器17,本实用新型井口试压封隔器接在油管柱16上,穿过封井器17和井口大四通18下入套管19内。楔入式胶筒5外径大,与套管19内壁配合紧密,容易座封,碗状结构使它更容易压缩变形,能减小与套管19内壁的摩擦。而压缩式胶筒8虽然硬度高,但外径小,因此既能减小下井口试压封隔器的阻力,又能减轻胶筒的磨损。
由于楔入式胶筒5在不打压时也能与套管19内壁形成密封,井口试压封隔器下入套管19时,套管19内的液体不易排出,在套管19内形成活塞式密封,造成“水塞”现象,使试压管柱无法下放。为此,在井口试压封隔器的下端有单流接头13,当套管19内的压力高时,单流接头13内的单流凡尔球15就会打开泄压,使下井口试压封隔器更方便。
试压时,关闭封井器17,当从油管柱16打压时,单流接头13内的单流凡尔球15关闭,密封住中心管11内的压力,试压液经传压接头1上的传压孔2进入楔入式胶筒5上部的油、套环形空间,推动楔入式胶筒5和胶筒座6向下移动,大力挤压压缩式胶筒8,使其产生径向膨胀,形成更严密的密封,因此座封的可靠性高。
当需要通过井口大四通18上的闸门试压时,只需在油管柱16的上端加一个堵头,就能使井口试压封隔器座封,完成试压。
使用本实用新型井口试压封隔器在对井口试压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井口的封井器17的试压,一举两得。
为适应不同的试压要求,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压缩式胶筒8可以是1至3套,这样的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靳占忠,未经靳占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35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家用空调智能水冷节能器
- 下一篇:链结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