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候补偿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3340.5 | 申请日: | 200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54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军 |
主分类号: | F24D3/00 | 分类号: | F24D3/00;F24D1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1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候 补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暖通供热系统的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地域广泛,人口众多,房屋建筑规模巨大,而且,住宅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同时,我国能源紧缺,采暖用能十分巨大,目前的采暖用能约点全国商品能源总消耗的10%,采暖的高能耗不仅造成资源的消耗,而且还成为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我国建筑物的保温隔热和气密性能很差,供暖系统热效率低,管网输送效率低,缺乏控制与节能手段,普遍在低负荷、低效率下运行,实际供暖面积平均只有设备能力的40%左右。我国住宅建筑采暖能耗为相近气候条件的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发达国家通常室内保证温度是22℃,我国仅为16℃,而且我国的供热品质很差,室温冷热不匀,系统热效率差。
建筑物的耗热量因受室外气温、太阳辐射、空气湿度、风向和风速等因素的影响时刻都在变化。要保证在上述因素变化的条件下,维持室内温度恒定(如18℃±2℃)或满足用户要求,供热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就应在整个供暖期间根据室外气象条件的变化进行调节,以使锅炉供热量、散热设备的放热量和建筑物的需热量相一致,防止用户室内发生室温过低或过高的现象。通过及时而有效的运行调节可以做到在保证供暖质量的前提下,达到最大限度的节能。室外温度的变化决定了建筑物需热量的大小也就决定了能耗的高低,运行参数必须随室外温度的变化每时每刻进行调整,始终保证供热站的供热量与建筑物的需热量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节能。每个供热站都应该按自己的运行曲线去运行,这条曲线才是该供热站的最佳运行曲线。气候补偿器即是给供热站提供最佳运行曲线的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国内现有供暖系统只能静态运行而不能动态的变流量运行的缺点和不足,有效的提高建筑物供暖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置,变静态供热为动态供热,做到“分时供暖、按需供热”,从而有效的提高了供暖效率,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联创气候补偿器系统包括:气候补偿器主机、电动调节阀、室外温度传感器、室内温度传感器、供水温度传感器、回水温度传感器等。气候补偿器主机通过控制电路分别与室外温度传感器、室内温度传感器、供水温度传感器、回水温度传感器、电动调节阀相连。当室外气候发生变化时,室外温度传感器将信息传至气候补偿器主机,据其内部设定的调节曲线,确定当前温度下恰当的供水温度,将其与此时供水温度传感器所测实际供水温度对比,据此输出动作信号至执行器——电动调节阀,调节一次进水流量使二次供水供水温度符合设定的调节曲线。
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受管理水平及管网条件的限制,供热量通常是需热量的150%~170%,有时甚至达200%。在供热端采用气候补偿器,进行动态的质调节实现气候补偿,避免了因凭经验和感觉进行系统运行操作而造成的大量能源浪费;同时供水温度的降低,也使管路沿程的热力损失降低,(通常热水管网热损失占总输热量5%~8%,供回水平均温度tp每降低1℃热损失较设计工况tp=82.5℃减少1.2%)减少了无效能耗。设置气候补偿器是供热系统节能的必要措施。
附图说明
图1是该气候补偿器控制系统原理图;
图2是该气候补偿器节能分析图;
图中1.气候补偿器主机,2.室外温度传感器,3.室内温度传感器,4.供水温度传感器,5.回水温度传感器,6.电动调节阀,7.一次热源供水,8.一次热源回水,9.二次供水,10.二次回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气候补偿器主机(1)通过控制线路分别与安装于室外用于测量室外温度的室外温度变送器(2)、安装于室内用于测量室内温度的室内温度变送器(3)、安装于供水主管路用于测量供水主管路供水温度的供水温度传感器(4)、安装于回水主管路用于测量回水主管路回水温度的回水温度传感器(5)及及用于调节供水温度的电动三通阀(6)等连接,组成联动系统。
如图2所示,根据用热单位多年的供热历史数据,考虑到用户不同时间段对室内温度的不同要求,经过计算在气候补偿器内预设定多条不同气候条件下室外温度与供水温度的变化关系曲线,通过改变供水温度,使供水温度按设定的曲线随室外温度变化,从而满足用户不同室外温度、不同时间段对室温的要求,做到分时供暖、按需供热,达到舒适、节能的目的。
根据公式:W供=η*C*(T出水-T回水)*G
其中:W供:总供热量;η:管网散热和漏损系数;C:水的比热,KJ/℃*m3;T出水:出水温度:T回水:回水温度;G:循环水量,m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军,未经张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33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涡卷混沌信号产生装置及产生方法
- 下一篇:一种捕获移动用户终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