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止滑袋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43251.0 | 申请日: | 200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59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何建纲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建纲 |
主分类号: | A45C13/00 | 分类号: | A45C13/00;A45C1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滑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袋体,特别是指一种在袋体的底部、背部、至少一背带的内侧面或手握把上设有一可止滑、透气、可弯折的止滑结构,以适用在手提或肩背的止滑袋。
背景技术
目前在市面上常见的手提袋或背袋,其材料主要是使用Polyester(PES)聚酯树脂纤维、尼龙或棉等或布纤维编织而成,在编织后可形成平顺的表面,但却不具有止滑的效果。因此,当手提袋或背袋放放置在有斜度的平面时,容易会有滑动或倾倒的问题。而当使用者将手提袋或背袋放放置在地面上时,由于手提袋或背袋的底部直接与地面接触,会有脏污或潮湿的现象,造成使用上的困扰。再者,一般的背袋大都设有至少一背带或手握柄,以供人们背负或提携,但因各人肩型与握持力的不同,也会有容易滑落的问题产生。
为解决上述滑动或倾倒的问题,即有一些手提袋或背袋在底部的内侧容置一塑料板,以塑料板撑开底部的四边角,再在底部的四边角的下方分别车缝一凸出的支撑脚;或射出成型整片橡塑料直接车缝在袋身;或是在背带与手握柄内侧另行车缝一人造皮料,以强化背负或提携时的摩擦力,产生止滑、防脏、防潮的效果。
但是,上述结构不但在外形、色彩设计上受到限制,将大幅增加手提袋或背袋的重量,且透气性不佳,并非十分实用。
有鉴于此,为了改善上述的缺点,使止滑袋不仅能有效达到止滑、底部防脏、防潮与透气的效果,且可减轻重量,易于弯折,以方便收纳储存或携带,实用新型设计人积多年的经验与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止滑袋,凭借于一袋体的底部、背带或手握柄的内侧面结合一止滑结构,以能供使用者放置或使用时,产生止滑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止滑袋,凭借于一袋体的底部结合一止滑结构,以能防止袋体的底部脏污、受潮。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种止滑袋,凭借于一袋体的底部、背部或至少一背带的内侧面结合一可任意弯折的止滑结构,以能依袋体或背带的折迭形状而弯曲,以方便收纳储存或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种止滑袋,凭借于一袋体的背部或至少一背带的内侧面结合一弹性止滑结构,以能使袋体或背带依人体形状而弯曲,达到避震效果而增进背负时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止滑袋,凭借于一袋体的背部、背带的内侧面或手握把上所结合的复数间隔排列的止滑块结构,以能有效散热,以解决背负或提携时的透气问题。
为达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的止滑袋包括一袋体以及一底布,所述的底布的一端面是结合在袋体上,且所述的底布的另一端面设有数个呈面状排列的止滑块。
较佳的,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附加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的止滑块的高度是介于0.6~3mm之间。
所述的止滑块是呈圆柱形,且所述的止滑块的直径是小于2.5mm。
所述的止滑块是呈Y字形。
所述的止滑块的自由端面设有一凹槽。
所述的止滑块是呈角锥形。
所述的底布是结合在袋体的底部。
所述的底布是结合在袋体的背部。
所述的袋体更包括至少一背带,所述的底布是结合在背带的内侧面。
所述的袋体更包括一手握把,所述的底布是结合在手握把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可在放置、手提或肩背使用时,产生止滑的效果,而不会倾倒、滑落。
2.本实用新型可凭借袋体底部的止滑结构,以防止袋体的底部脏污、受潮。
3.本实用新型可任意折迭弯曲,以方便收纳、储存。
4.本实用新型不但具有止滑的作用,且可减轻止滑结构的重量,以方便携带。
5.本实用新型的止滑结构能依人体形状而弯曲,不但可达到避震效果,且可增进背负时的舒适性。
6.本实用新型可凭借止滑块间所产生之间隙,达到透气效果,而增进背负时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组件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止滑块的一样态的立体外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止滑块的另一样态的立体外观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止滑袋;2-袋体;21、21’-背带;3-底布;4-止滑块;5-止滑块;51-凹槽;6-止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建纲,未经何建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32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盲人手杖
- 下一篇:连续供墨系统的导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