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握把与控制组定位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3246.X | 申请日: | 200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46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发明(设计)人: | 陈荣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荣元 |
主分类号: | A45B9/02 | 分类号: | A45B9/02;A45B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组 定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结构,特别是指握把与控制组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自动伞结构,通常是将控制组直接装设在硬质的握把内部,其组合方式有多种不同的形态,如图1,是在硬质握把1内部底面设以螺孔11,控制组2的下部设一螺柱21与其螺合,而中棒3则向上延伸。而在图2的结构则以紧迫方式组合控制组2与硬质握把1,取代图1的螺合方式。另请参阅图3,则是从硬质握把1的侧方加设一螺丝12,以顶在控制组2的下柱体22上,形成更稳固的组合。前述各种方式均只适用在现有硬质握把的构造。
本实用新型主要为提供一种适用于软性握把与控制组的定位结构,利用贯穿控制组与软性握把中心孔的结合套底端加设以螺孔,配合一可卡制在下盖的长螺钉,可相互螺合,形成有效而紧密的定位结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握把与控制组定位结构,适用于软性握把与控制组的定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握把与控制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软性握把、一控制组与一下盖和底座,所述的软性握把具有一中心孔,所述的控制组设在软性握把的上部,所述的软性握把与所述的控制组之间具有相对嵌合的形状;一结合套,设置在中心孔内,所述的结合套的上部穿设有一根中棒,其下端则设有一螺孔; 一下盖,套设在软性握把中心孔的下端,外部并为一底座所封闭,一长螺钉,从下盖中央由下向上穿设,而与结合套的螺孔相螺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适用于软性握把与控制组的定位,利用贯穿控制组与软性握把中心孔的结合套底端加设以螺孔,配合一可卡制在下盖的长螺钉,可相互螺合,形成有效而紧密的定位结合。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硬质握把与控制组的剖视图1;
图2为现有硬质握把与控制组的剖视图2;
图3为现有硬质握把与控制组的剖视图3;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
图5为图4的分解图;
图6为图5的立体图;
图7为图4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4~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一软性握把4、一控制组5与一下盖6和底座61,其中软性握把4主要为一软性外壳包覆住液体,而具有一中心孔41,控制组5设在软性握把4的上部,二者间具有相对嵌合的形状。一结合套7设在中心孔41内,其上部为中棒3所穿设,其下端则设有一螺孔71,一下盖6,套设在软性握把4中心孔41的下端,外部并为一底座61所封闭,其中并设有一长螺钉62,从下盖6中央,由下向上穿设,而与结合套7的螺孔71相螺合,整体乃形成一稳固的组合构造。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可限定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荣元,未经陈荣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32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型汽油发动机的液化石油气燃气装置
- 下一篇:折叠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