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2966.4 | 申请日: | 200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81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张燕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海博智恒电气防火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16 | 分类号: | A62C3/16;G08B1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3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气 火灾 监控 系统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三相交流电低压供电线路和设备的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大部分是对于线路的漏电检测。当供电线路中有漏电时就报警或切断电源电路。也有利用探测器和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组成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上述设备有一个共同点:只能通过监测线路的漏电进行报警和控制,对于可能产生电气火灾的其他故障原因不能进行监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只能监测漏电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提供一种模块化结构、可以根据在不同的使用场合使用不同的组合达到最优化组合,并且可以对供电线路中短路、过电流和漏电同时进行监控,把产生电气火灾的大部分原因都进行了监控,达到保护电气设备和线路、防止发生电气火灾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探测漏电的同时还增加了三相电流探头,不但能监测供电线路中的漏电的大小,同时还能监测线路中工作电流的大小,当供电线路中发生过电流时,本实用新型也能发出报警。
一种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其特征是由一台监控设备、多个探测器及多个电流探头、漏电探头通过二总线连接组成。
本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特点是:
1、对于供电线路中的漏电、过电流和短路进行不间断在线监测,防止电气火灾的发生;
2、模块化结构,可以单独探测控制也可以组成系统工作;
3、电流探头采用霍耳元件及开口式结构,体积小便于安装;
4、电气火灾监控设备采用外加通信模块,造价低便于普及;
5、分布智能控制方式,反应及时迅速;
6、区域分级保护方式,可以防止误动作;
7、交流电流有效值采用傅立叶算法,可以有效地抗干扰。
附图说明
附图1是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示意图
附图2是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探测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电流探头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漏电探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所示,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由电气火灾监控设备1、探测器2和电流探头3等三部分组成。
由图2所示,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由PC机4、报警音响8、打印机7和通信模块5和其他辅助硬件部分组成,并通过相应控制软件控制运行。
由图3所示,探测器由电流探头15和探头16、通信电路11、处理电路12、对开关的脱扣电路13和显示存储电路14等组成,并通过二总线和电气火灾监控设备进行通信。
交流电流信号由探头获得,探头分为电流探头和漏电探头两种,电流探头的结构如图4所示,实际使用时三相交流供电应有三个相同的电流探头组成,如测量单相供电,则使用一个电流探头。电流探头由铁芯17和安装在被切开的铁芯缝隙中的霍尔元件18及信号处理电路19组成。作用是把交流电流信号变为直流电压信号,并送到探测器中进行处理。
漏电探头为一个,结构见图5所示,由铁芯20、线圈21和信号处理电路22组成。三相火线和一根零线同时穿过漏电探头,当供电系统产生漏电电流时,探头以直流电压信号输出,反映出漏电电流的大小。
探测器的探测和控制作用如下:
对于工作电流的探测和对开关的控制:当被检测的工作电流升高并超过额定值的1.2倍时,由探测器探测到此信号后,探测器发出声光报警,但不切断电源。工作电流继续升高时,探测器按I2t为某一固定值的规律来控制空气开关的动作,其中I为工作电流、t为空气开关断开动作的延长时间,随着工作电流的增大,延时动作时间则越短,直到工作电流为3倍的额定电流时,探测器立即对开关发出脱扣信号,使开关切断交流电源,防止发生电气火灾。
对于漏电电流的探测:当被测的漏电电流达到国家规定的防火漏电值时,探测器开始声光报警,提示有关人员采取技术措施;当漏电电流值减少到漏电额定值的一半时,报警停止。
探测器按照预定的工作电流和漏电整定值设置以后,按照此整定值对供电线路进行检测,由探测器决定是否应该预报警还是报警或者切断电源,处理后的结果通过二总线上传到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由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对相应的探测器上传的数据进行显示和存储,以备查询。这种工作方式称为“分布智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海博智恒电气防火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海博智恒电气防火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29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