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2886.9 | 申请日: | 200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16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刘禄大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4/10 | 分类号: | H01R24/10;H01R24/12;H01R27/02;H01R13/502;H01R13/652;H01R13/717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RJ45或RJ11规格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子连接器的制造技术发展至今已臻成熟,在依据各种连接器的规格要求之下,各家制造厂商无论是在结构或电路方面所能改变的幅度实为有限。在根据标准规范要求之下,电子连接器有其一定的尺寸规格,但于有限的空间之中需设置相当数量的电子元件,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空间以容纳更多数量或占据较大体体积的电子元件,实有其发展改进之处。
再者,一般电连接器于最外层会设置一金属罩壳,此金属罩壳是与连接器所设置的电路板的接地相连,如此一来该金属罩壳则可提供屏蔽效果,以避免或降低电磁波或其它噪声对连接器的干扰,使信号传输具有较佳质量。但是传统该金属罩壳形成接地的作法较为繁杂,利用一条或多条隐藏连接金属罩壳,导线另端再与连接器内部的电路板上的接地节点相接,此条导线则是隐藏于金属罩壳之下。此道接地加工作业在连接器的组装程序上无论是通过机械或人为作业,都相当费时且繁复,对讲求高效率化的作业来看,实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用以解决现有连接器的内部空间有限而限制组装的电子零件,且外侧金属罩壳的接地作业需要复杂的加工程序而降低作业效率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包含:
一端子组,包含至少一连接插口,该连接插口具有一穿设多支信号端子的端子基座、一穿设多个导脚的导脚基座及一设有多个电子元件的电路板,该导脚基座设于该电路板上且由一中空矩形封闭本体构成,该本体前侧突出一片体以形成一对应该信号端子的栅状部,其中信号端子及导脚连接于该电路板;
一后盖,包含一底板及一由该底板后缘向上垂直延伸出的后板,该底板及后板的结合边形成有多个镂空的接地窗,该底板上形成有多个开孔,可供前述端子组的导脚穿设过后盖;
一外壳,其包含一前板、一顶板及两分别连接该前板及顶板相对侧边的侧板,该前板形成多个对应该连接插口的开口,其中,前述端子组及后盖共同结合于该外壳内;
一金属罩壳,覆盖于该外壳表面及该后盖的后板,其中,该金属罩壳形成多个接地导片,接地导片通过前述接地窗与电路板的接地节点对应接触。
通过将前述栅状部成形于该导脚基座前侧,使导脚基座的内部具有更多空间,故能容置更多数量的电子元件,再者,金属罩壳的接地导片可通过接地窗与电路板的接地节点对应接触,再施以焊接作业便能简单地将金属罩壳连接至接地端,使连接器的组装作业有效简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单一连接插口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端子基座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端子组及后盖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端子组及后盖的组合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端子组结合后盖而与外壳分解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一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另一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又一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内部电路图的一实施例。
元件符号说明
(10)端子组 (11)连接插口
(12)端子基座 (121)扣臂
(122)凸肋 (123)凸块
(13)信号端子 (14)电路板
(141)结合部 (142)凹口
(143)定位 (144)扣孔
(145)导脚孔
(15)导脚基座 (151)卡钩
(152)导脚 (153)栅状部
(154)定位柱
(20)LED指示灯 (21)LED基板
(22)侧条
(30)后盖 (31)底板
(32)后板 (310)滑肋
(311)接地窗 (312)开孔
(313)凹座 (314)平台部
(315)圆孔 (316)突缘
(321)支撑块
(50)塑料外壳 (51)沟槽
(52)支架部 (53)(54)凹槽
(55)阶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连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28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断路器的手动操作机构
- 下一篇:氧化锆超高温电炉炉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