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线数码防伪标识物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2497.6 | 申请日: | 2007-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96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康 |
主分类号: | G09F3/02 | 分类号: | G09F3/02;G06K19/00;B32B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5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线 数码 防伪 标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防伪标识物,特别是带有纹理的,数码印设在安全线上的防伪标识物。
技术背景:
传统的数码防伪,也称作电码防伪,是在标识物上设置一个唯一的、别人无法猜测的一组数字,数码初始是被覆盖的,这些数码被保存在计算机数据库中,消费者要鉴别产品真假时,可以拨打连接计算机数据库的查询电话,按照提示输入数码,如果是第一次查询,系统提示是真品,否则系统提示谨防假冒。实践中发现,传统的数码防伪标识物,存在着回收数码,采取一码多印方式造假的现象,即标识物自身不防伪的问题,只要获取了数码,就可以进行复制。
目前使用的纹理防伪,也存在着查询烦琐的问题,消费者使用积极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防伪标识物,标识物带有纹理,数码被印设在安全线上,克服了传统的数码防伪标识物自身不防伪的问题,有效地解决了通过回收数码一码多印造假的问题,而且查询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设计如下:
1、一种安全线数码防伪标识物,其特征在于由基层(1)、纹理层(2)、安全线(3)、表层(4)构成,安全线上印刷有数码,安全线是不透明状并被反相放置,在表层上安全线边缘位置切有两条刀痕(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线数码防伪标识物,其特征在于表层(4)是透明或半透明的纸张或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线数码防伪标识物,其特征在于纹理层是在粘合剂里参杂可视的异物而形成的,纹理层位于基层和安全线之间,或基层和表层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线数码防伪标识物,其特征在于基层(1)也可以是包装物的面材,即防伪和包装结合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线数码防伪标识物,其特征在于厂家信息、商品信息、查询信息、起物流监控作用的条码,可以印设在基层(1)上,也可以印设在表层(4)上。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难于伪造。由于标识物带有安全线和纹理,且数码印设在安全线上,大大提高了造假进入的门槛和难度。
2、易于查询。同纹理防伪查询相比,本实用新型查询简单便利。
3、把防伪和包装有效的结合起来,节省了人力物力。
4、被用作防伪标签时,因基层上切有刀痕,当标签被揭起,标签的完整性被破坏,保证了标签的一次性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伪标识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伪包装物的可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被用作防伪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一:
数码防伪和包装结合在一起,如图1、图2所示,首先把生成的数码,印刷或喷码在安全线上;在包装物要复合的一个面上,印刷查询信息和起物流作用的条码;把可视的异物(可以是纤维、彩点等)参杂在溶剂胶里,用覆膜机把包装物的这个面和透明膜复合在一起,在复合过程中把安全线反相(印刷面对着基层)夹在中间,在透明膜上安全线的边缘位置,沿着安全线切两条平行的刀痕;这样,安全线数码防伪包装物就制作完成了。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抽出包装物上的安全线,用电话、上网、短信息方式通过数码,结合纹理信息(比如彩点的数量等),来准确判断产品的真假。
具体实施方式二:
被用作防伪标签的情况,如图3所示,首先把生成的数码,印刷或喷码在安全线上;在基层上加切刀痕,但不切断;把可视的异物(可以是纤维、彩点等)参杂在溶剂胶里,用覆膜机把基层和透明膜复合在一起,在复合过程中把安全线反相(印刷面对着基层)夹在中间;在透明膜上印刷厂家信息、产品信息、查询信息和起物流监控作用的条码;在透明膜上安全线的边缘位置,沿着安全线切两条平行的刀痕;在基层的另一面涂布粘合剂,覆上离型纸,对整版的防伪标签进行模切、排废,这样,安全线数码防伪标签就可以交付厂家了。
查询方式同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康,未经王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24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