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转式马达的轴管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2212.9 | 申请日: | 2007-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19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郭德民;吴明陵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德民;吴明陵 |
主分类号: | H02K5/16 | 分类号: | H02K5/16;H02K5/167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转 马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管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外转式马达的轴管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风扇马达大致可区分为内转式马达及外转式马达,两者因构造设计及使用机能不同,而分别适用于家庭及工业的不同领域。
参阅图1,一般外转式马达1,包含一内部中空的铝材料外框11、一设于该外框11内的定子12、一被该定子12通电激磁而转动的转子13、一设于该外框11内侧底部上且供该转子13于其中转动的轴管14,及两个自润轴承15。
该外框11具有一位于其内侧底面的环状凸肋111,该定子12是设置于该凸肋111顶面上,并且具有一予以通电产生激磁的硅钢座121,该轴管14是由铜材料所制成,且两端呈开放状,该轴管14是将其底端卡制固定于该凸肋111的内侧面上。
该转子13具有一可转动地穿伸于该轴管14内的心轴131,及一与该定子12的硅钢座121产生磁性互斥的硅钢环132,该二自润轴承15则分别套设该心轴131的顶部、底部上且卡制于该轴管14内。
借此设计,当该硅钢座121与硅钢环132之间因为通电激磁现象,而使该硅钢环132产生磁性互斥旋转时,该二自润轴承15就会利用本身所储存的油液,对该心轴131产生润滑效果,以使该心轴131于轴管14内可以平顺转动。
然而,由于该轴管14与外框11两者分别是由铜与铝两种材料所制成,因此于制作该外框11时,必须先将铜质轴管14置于模具中,然后才能进行铝料射出包覆成型,制作过程较为繁复,生产速度较慢;再者,该轴管14是使用铜金属制作而非使用铝金属制作,而因为铜价贵于铝价,因此也就是代表铜质轴管14的材料成本较高,相对地便会提高该外转式马达1整体的制作成本。
除此之外,该二自润轴承15一般是利用油压或撞击的方式,而使其紧配合固定于该轴管14内,或是利用该轴管14加热扩孔以供自润轴承15穿入,然后该轴管14冷却之后,该轴管14与自润轴承15就可形成互相干涉而紧配合固定。然而以上两种紧配合设置方式,在长时间使用之后,便容易因马达震动影响,进而导致该轴管14变形而降低其内径精密度,该二自润轴承15与轴管14之间的紧配合程度就会下降,以致于该二自润轴承15便相当容易地自轴管14内脱落。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诸多缺点,便成为相关业者所亟需改善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转式马达的轴管装置,具有材料成本较低、自润轴承不易脱落的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外转式马达的轴管装置,该马达包括一内部中空的外框、一设于该外框内的定子,及一被该定子通电激磁而转动的转子,且该转子具有一可转动地穿伸于该轴管装置内的心轴,该轴管装置包含一由铝材料所制成的轴座单元,及一轴承单元。
该轴座单元具有一连设于该外框内侧底部的基座,及一由该基座向上延伸且内部呈中空状以供该心轴穿伸其中的轴管,该轴管具有一连接该基座的底管部、一位于该底管部上方且其内径小于该底管部内径的顶管部,及一连接该底、顶管部的肩部,该轴承单元具有套设于该心轴上且卡制于该轴管内的一个第一自润轴承与一个第二自润轴承,该第一、二自润轴承皆分别具有互相连接的一大外径部与一小外径部,其中,该第一自润轴承的大外径部是位于该轴管的顶管部上方且触抵于该顶管部顶面,该第二自润轴承的大外径部则是位于该轴管的底管部内且触抵于该肩部,且该第一、二自润轴承的小外径部是分别卡制于该顶管部的顶端与底端。
因此,本实用新型外转式马达的轴管装置,由于该轴座单元的基座与轴管皆是由铝材料所制成,因此其材料成本较低;另一方面,对于该第一、二自润轴承而言,能够利用其外径大小的变化,而与该轴管同时产生卡制与触抵的效果,可使该第一、二自润轴承有效预防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侧视剖视图,说明一般外转式马达的整体构造。
图2是一侧视剖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外转式马达的轴管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3是一局部放大剖视图,辅助说明图2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其心轴、轴管,与第一、二自润轴承的组装形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较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外转式马达的轴管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德民;吴明陵,未经郭德民;吴明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22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零序电流互感器
- 下一篇:一种输电线路用高压电力零序电流互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