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烟叶密集烤房轨道式蜂窝煤加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1701.2 | 申请日: | 200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49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正;韦凤杰;卫鸿飞;王海涛;朱光明;石秋环;李永涛;尚九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志正 |
主分类号: | F26B23/02 | 分类号: | F26B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1150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叶 密集 轨道 蜂窝煤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式蜂窝煤炉加热装置,尤其是一种专用下排湿的烟叶密集烤房轨道式蜂窝煤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新鲜烟叶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必须经过烘烤调制阶段才能成为商品初烤烟叶。目前,国外多数烟叶种植农场采用金属骨架的全自动密集烤房,以电、燃油、燃煤锅炉等为主要烤烟能量来源,该类加热系统自动化程度高,但造价、使用成本高,不适宜我国以个体农户为基本单位的广大烟区推广。以蜂窝煤作为燃料用于烟叶烘烤,目前较多采用圆形蜂窝煤、卧式燃烧室,一次填装满燃烧室后,烘烤时根据需要分层燃烧。多年实践表明,该加热系统存在较多问题:一是装煤较困难;二是圆形蜂窝煤装后煤与煤间隙较大,造成燃烧室内冷热空气不均,热气回流,热效率低,费煤;三是控火困难,需要大火时火上不来,不需要时,火势大而难控;四是煤量难以控制,中间加煤时易造成加热室掉火,烤房温度下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变传统加热装置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热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一次装煤、省工省时的烟叶密集烤房轨道式蜂窝煤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由上部、底部和两侧壳体构成的轨道式火龙、安装在火龙前门口上的火龙前门、安装在火龙后门口上的火龙后门,在轨道式火龙内底部上安装有轨道,在轨道上放置有带滑轮的进煤球筐,轨道式火龙的前部为火龙进煤端,轨道式火龙的后部为火龙燃烧端,火龙进煤端的高度高于火龙燃烧端的高度,轨道式火龙的上部开有出火口,火龙后门上设有进风口。
在火龙后门上设有的进风口分别为手动进风口和风机进风口,风机进风口与自动进风系统接通,在轨道式火龙内部风机进风口处安装有散风板,在散风板上均匀开有出风孔,风机进风口上安装有风口盖,在火龙进煤端开有二次进风口。
所述的由上部、底部和两侧壳体构成的轨道式火龙采用铁板制成,火龙两侧采用5cm厚耐火砖垒成,龙体框架采用50×50mm的加厚角铁焊接而成。
火龙进煤端比火龙燃烧端底部高22cm,两端均垂直于地面。上部出火口距离火龙后门60cm,出火口宽35cm。火龙前门和后门关闭后与火龙体紧密结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优点:
1、采用一次性装煤,在整个烘烤过程中一般不需再加煤,主要解决烟农的种烟劳动强度,减少日夜守候和夜间加煤而带来的疲劳。既是在后期需要加煤可从烧火口(火龙燃烧端)把废煤筐(进煤球筐)拉出,从进煤口(火龙前门)把新煤筐(进煤球筐)推入即可,操作方便,省工省时。
2、烘烤过程中不易出现灭火掉温现象,温度稳定,烤后基本不出现挂灰烟。
3、自动化程度高。由于采用一次性加煤,加上智能自控仪,温湿度控制实现自动化,根据烟叶质量,按照内置专家烘烤曲线,只需简单的在线调节就可达到良好的烘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例中的炉膛口(前门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例中的火龙后门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例中的火龙后门里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例中的风机进风口处的散风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例中的进煤球筐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烤房中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6、7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由上部壳体、底部壳体8和两侧壳体12壳体构成的轨道式火龙1、安装在火龙前门口2上的火龙前门13、安装在火龙后门口3上的火龙后门14,在轨道式火龙1内底部8上安装有轨道9,即在火龙底部8安装角铁轨道9。在轨道9上放置有带滑轮的进煤球筐5,轨道式火龙1的前部为火龙进煤端10,轨道式火龙1的后部为火龙燃烧端11,火龙进煤端10的高度高于火龙燃烧端11的高度,轨道式火龙1的上部开有出火口15,火龙后门上设有进风口。
如图1、3、4、5所示,在火龙后门上设有的进风口分别为手动进风口16和风机进风口17,风机进风口17与自动进风系统4接通,在轨道式火龙1内部风机进风口17处安装有散风板6,在散风板6上均匀开有出风孔18,风机进风口17上安装有风口盖19,在火龙进煤端10开有二次进风口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志正,未经赵志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17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干挂件
- 下一篇:一种高功率LED灯的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