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接式电源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1418.X | 申请日: | 200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19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苏侯安;蔡友华;杨海文;何洁贤;张嘉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正凌精密工业(广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16 | 分类号: | H01R43/16;H01R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接式 电源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接式电源连接器,尤指一种压接式电源连接器的电源端子结构的改良。
背景技术
连接器装置为一种业界普遍使用的电子组件。连接器装置的种类繁多,图1所示为一种装设于电源供应器内的压接式电源连接器装置,包含一母端连接器1a及一公端连接器2a,母端连接器1a及公端连接器2a分别具有多个母端及公端信号端子11a、21a及多个母端及公端电源端子12a、22a,母端连接器1a以及公端连接器2a上的所有端子,其一端分别与二电路板3a、4a作电连接,而其另一端则彼此作电连接。
如图2所示,现有的母端电源端子12a包括一端子接触部121a、一固定部122a及一接脚部123a。端子接触部121a一端设有一端孔1211a,端子接触部121a的一侧设有一凹槽1212a,固定部122a由端子接触部121a另一端延伸形成,固定部122a由多个外径不等的圆柱体连接而成,越远离端子接触部121a的圆柱体,其外径越小,最接近端子接触部121a的圆柱体上设有一钻孔1221a,接脚部123a由固定部122a远离端子接触部121a一端平行延伸形成,接脚部123a上设有一开孔1231a。
现有的母端电源端子12a,虽然在使用上仍能堪用,但并非满足了所有的需求者,对于一些需求者而言,现有的母端电源端子12a的不良率以及制造成本仍嫌偏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压接式电源连接器,其具有较高的产品优良率以及较低的制造成本的功效。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接式电源连接器,该压接式电源连接器包括:一母端端子座;多个母端信号端子,该母端信号端子设置于该母端端子座;及多个母端电源端子,该母端电源端子设置于该母端端子座,该母端电源端子各包含一端子接触部、一固定部及一接脚部,该端子接触部与该固定部设置于该母端端子座内,该接脚部设置于该母端端子座外,该端子接触部一端设有一端孔及一弹片槽,该弹片槽与该端孔连通,该固定部由该端子接触部另一端延伸形成,该接脚部由该固定部远离该端子接触部一端弯曲延伸形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该母端电源端子的结构设计使得产品优良率提高以及制造成本降低。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压接式电源连接器装置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母端电源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母端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母端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母端电源端子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公端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公端电源端子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母端电源端子的制造流程的示意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母端电源端子的制造流程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母端电源端子的制造流程的示意图(三);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母端电源端子的制造流程的示意图(四);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母端电源端子的制造流程的示意图(五)。
其中,附图标记:
「现有技术」
1a-母端连接器
11a-母端信号端子
12a-母端电源端子
121a-端子接触部
1211a-端孔
1212a-凹槽
122a-固定部
1221a-钻孔
123a-接脚部
1231a-开孔
2a-公端连接器
21a-公端信号端子
22a-公端电源端子
3a-电路板
4a-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
1-母端端子座
11-母端信号端子孔
12-母端电源端子孔
2-母端信号端子
3-母端电源端子
31-端子接触部
311-端孔
312-弹片槽
32-固定部
321-钻孔
33-接脚部
331-鱼眼孔
4-公端连接器
41-公端端子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正凌精密工业(广东)有限公司,未经正凌精密工业(广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14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