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艺品模型的驱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1408.6 | 申请日: | 200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26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戴斯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斯德 |
主分类号: | B44C5/00 | 分类号: | B44C5/00;A63H31/00;A63H2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4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艺品 模型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的动力驱动装置,尤指用于工艺品模型的模型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工艺品已不简单的是一静态摆设品,业者现已开发出了声、光、电等各种功能以增加动感,也有业者开发出可驱动的模型风车、摩天轮、索道、过山车及其它运动模型,这些模型一般由电机带动皮带驱动,由于这些模型都要靠皮带的磨擦力驱动,因此皮带必须拉紧,同时只能在同一平面内而不能任意弯折,当皮带老化时往往会变松驰而不能实现驱动功能;而另一类模型为模型火车一般采用下面两种方种:一种是电机驱动,在模型为车内安有电机,用电池或外部接电为其供电。另一种是用磁力驱动。但是由于工艺品体积较小,模型火车和轨道都相对较小,当轨道设置的有一定坡度或一定顷角,如当轨道为两层时,模型火车很容易造成翻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工艺品模型的驱动装置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工艺品模型的驱动装置,由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其中,驱动装置由电机和电机驱动的齿轮组成,所述的传动装置为紧密串接在一起的珠串,该珠串首尾相连设置在支承体上,所述齿轮的齿牙卡设在珠串的珠子间隙内。
所述的支承体为设在工艺品本体上的轨道,所述的珠串设在轨道的“U”形槽内。
所述的轨道为间隔设置。
所述的支承体为至少一个从动齿轮,该从动齿轮设在工艺品本体上,该从动齿轮的齿牙卡设在珠串的珠子间隙内。
在所述的珠串上固接有模型。
在所述的珠串上通过插接部紧密卡设有模型。
所述的插接部为至少一叉体,该叉体开口端卡置在所述的两珠子间隙内。
采用上述方案后,使用时电机带动齿轮转动,齿轮的齿牙拔动珠串移动,从而设在珠串上的模型运动,或者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的转轴带动其他模型动,由于珠串是在齿轮的齿牙拔动下运动的,因此就不用象皮带一样拉紧设置,因此其路径可任意设置;另外从动齿轮也可在珠串的带动下作为其他模型的动力,由于从动齿轮为齿轮传动,不会产生使用皮带时皮带松时无法带动的问题;模型不管时固连还是紧密插接在珠串上,当轨道顷斜时,模型都不会从轨道上掉落。
附图说明
图一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二是本实用新型模型与轨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三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四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工艺品1上盘旋设置有首尾相接的轨道2,该轨道为两层并为“U”形槽(该“U”形槽也可为间隔设置),在“U”形槽内设有珠串3,该珠串3为若干珠子31串连并可绕“U”形槽移动设置。在轨道2的“U”形槽上还设有一开口21,一齿轮4的齿牙41通过该开口21卡置在前述链条3珠子31间的缝隙32内,该齿轮4的轴42与一驱动电机5的轴51间形成传动连接。如图2所示,模型车辆6的下部设有两叉体61,该叉体61紧密卡置在链条3球体31间的缝隙32内。
使用时,电机5带动齿轮4转动,齿轮4的齿牙41拔动链条3在“U”形槽内移动,从而带动模型车辆6在轨道2上移动。
如图3所示,珠串3不用设在固定轨道内,而是由至少一个从动齿轮7与齿轮4一起件为支承体,从动齿轮7的齿牙71和齿轮4的齿牙41均卡设在珠串3的缝隙32内。在多个从动齿轮7的支承下即从动齿轮7设置在珠串拐弯外内侧,珠串32就可设置成各种三维造型。模型6`可固设在珠串3上,也可紧密插接在珠串3上,利用这种方式可做成摩天轮、索道、过山车或滑雪场等。
从动齿轮7也可采用没有齿牙的转轮。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至少一个从动齿轮7与齿轮4一起件为支承体,从动齿轮7的齿牙71和齿轮4的齿牙41均卡设在珠串3的缝隙32内。从动齿轮7的转轴72上接有模型6``,当齿轮的齿牙41拔动珠串3运动,珠串3带动从动齿轮7转动,模型6``在转轴72作用下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电机带动齿轮,齿轮的齿牙与珠串的缝隙啮合后带动珠串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斯德,未经戴斯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14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