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应力钢铰线张拉自动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0836.7 | 申请日: | 200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11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陆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国良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亚军;李京楠 |
地址: | 100083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钢铰线张拉 自动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应力施工设备,特别涉及建筑物构件预应力张拉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预应力施工常用的方法有先张拉法和后张拉法。后张拉法是在混凝土箱梁或其它桥梁在浇铸完成后对预埋在预留孔内的钢绞线进行张拉锚固,通常采用两端对称张拉,后张拉法使用的设备为双缸千斤顶。油泵通过输油管将压力油输入双缸千斤顶的油缸,推动活塞杆运动实现预应力张拉施工。
后张拉法的施工过程分为张拉、保压、卸荷三个步骤,张拉时逐级加荷,稳步上升,缓慢进行,双边张拉时两头同步进行,且梁体的两端要进行通讯联系。保证持荷时间。张拉各阶段伸长值量测要精确到毫米。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为完成上述三个步骤,现有施工方式全部是通过人工手动来控制张拉力和伸出量,由4个人控制油泵,4个人测量伸长值,2个人指挥及记录,过程复杂,测量不准确,所需人员多,人为因素大,因而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容易产生微裂纹或有害变形,使梁体的寿命降低,对桥梁的产品质量构成潜在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应力钢铰线张拉自动控制系统,实现预应力施工的自动控制,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监控,确保施工质量,可以在无监理人员在场的情况下,记录有关数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预应力钢铰线张拉自动控制系统,具有控制仪和千斤顶驱动单元,控制仪包括单片机、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器与单片机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千斤顶驱动单元由双缸千斤顶、常开电磁换向阀、常闭电磁换向阀、油泵、油箱、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组成,油泵的输油管一路经过常开电磁换向阀与双缸千斤顶的前缸连接,另一路经过常闭电磁换向阀与双缸千斤顶的后缸连接,双缸千斤顶的前缸经过常开电磁换向阀与油箱连接,双缸千斤顶的后缸经过常闭电磁换向阀与油箱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装在双缸千斤顶的活塞杆上,所述压力传感器装在输油管上,该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分别与单片机的A/D转换通道连接;所述常开电磁换向阀、常闭电磁换向阀、油泵的供电回路串接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这些继电器的线圈都与单片机的I/O端口连接。
所述控制仪还包括通信电路、RS232转换电路、万年历电路,其中:
RS232转换电路由电平转换芯片和RS232接口组成,电平转换芯片的第一输入端与单片机的数据发送端连接,电平转换芯片的第一输出端与单片机的数据接收端连接,电平转换芯片的第二输入端与RS232接口的发送数据脚连接;电平转换芯片的第二输出端与RS232接口的接收数据脚连接;通信电路由编码芯片、解码芯片、无线电发射芯片、无线电接收芯片、天线组成,编码芯片的触发端与单片机的I/O端口连接,编码芯片的编码信号输出端与无线电发射芯片的数据输入端连接,编码芯片的接天线端与天线连接,无线电接收芯片的接天线端与天线连接,无线电接收芯片的数据输出端与解码芯片的数据输入端连接,解码芯片的解码信号输入端与单片机的I/O端口连接;万年历电路由日历芯片构成,该日历芯片的串行时钟输出脚与单片机的I/O端口连接,该日历芯片的串行数据输出脚与单片机的I/O端口连接。
所述常开电磁换向阀、常闭电磁换向阀为二位三通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积极有益效果:本系统的控制仪以单片机为核心,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位移值和压力值,从而控制油泵、电磁换向阀的开启和关闭,实现张拉、保压、卸荷过程自动化,人为因素大大减少,张拉精度高,能很好地实现设计意图;施工快速、安全、准确,抗干扰能力强,预应力损失小而且传递充分,梁体变形均匀,能减小有害性变形和避免微裂纹的产生,对梁体的伤害小,延长梁体的使用寿命,保证工程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左控制仪的电路方框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左上千斤顶驱动单元液压原理图。
图5是图4中左上千斤顶结构剖视图。
图6是图4中左上压力传感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万年历电路、电平转换电路与单片机连接的原理图。
图8是图2中通信电路原理图。
图9是图2中键盘的电路原理图。
图10是图2中液晶显示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11是图2中继电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单片机的工作流程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上三级菜单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国良,未经陆国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08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柴油机隔热罩
- 下一篇:镁合金铸料定量浇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