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开模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0783.9 | 申请日: | 2007-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06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宫松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宫松年 |
主分类号: | B29C33/26 | 分类号: | B29C33/26;B29C3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开模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加热成型模(例如:EVA发泡成型模)及其加热机台的结构,大体如图1、图2所示,是一机台1具有加热箱2、滑轨3,于滑轨3组设滑座4供组装上、下模7、8,滑座4并连设有皮带5、马达,而得使滑座4及其上、下模7、8进入、退出加热箱2。又,机台1加热箱2入口处双侧上方设有勾臂6,勾臂6连结于上模7双侧的连结杆9,当上、下模7、8进入加热箱2中时(如图2A),可使勾臂6呈下垂而盖合上模7,当上、下模7、8退出加热箱2时(如图2B),则可使勾臂6上仰而让上模7打开,达到自动上模、开模的效果;上述现有技术,其实存在有下列缺点:
(1)勾臂6的机台1的连结点处于上方,当合模状态而欲开模的瞬间,勾臂6与上模7呈垂直角度状态,故其抗力极大,因此会有干扰滑座4、下模8、上模7整体退出顺畅性问题。
(2)勾臂6与上模7连结杆9间,呈枢接,故会有晃动、磨损的问题,造成噪音、不平稳与较不耐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为自动开模结构,其于机台加热箱入口处设具有弧形导轨的凸座,模具的上模双侧则设有对应的凸轴滚轮,当模具进入、退出机台加热箱时,导轨即可连动凸轴滚轮而使上模合模、开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开模结构,其于机台设定处的双侧设有凸座,该凸座设有似弧形的导轨,模具的上模双侧设有凸轴滚轮,该凸轴滚轮对应于凸座的导轨,当模具前进、后退时,导轨可使凸轴滚轮渐下降、上升高度,进而使上模盖合、打开。
由于采取以上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功效、优点:
(1)导轨呈渐向上斜的弧形状,因此,当上模开模时,可被渐序增大角度而开启,达到降低抗力,而不影响上、下模、滑座退出加热箱顺畅性的功效。
(2)上模及其凸轴滚轮是由双侧的凸座导轨所承接,因此可得不晃动、平稳的效果。
(3)上模可得不晃动、平稳的开模及合模,故可得精确控制开模、降低噪音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结构立体图;
图2A是现有技术进入加热箱中合模的示意图;
图2B是现有技术退出加热箱开模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分解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进入加热箱中合模的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退出加热箱开模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机台 6勾臂 11导轨
2加热箱 7、20上模 22凸轴
3滑轨 8、21下模 23滚轮
4滑座 9连结杆
5皮带 10凸座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图4A、图4B,本实用新型是于机台1加热箱2入口处双侧设有凸座10,凸座10设有似弧形的导轨11,上、下模20、21的上模20双侧设有凸轴22滚轮23,凸轴22滚轮23对应于凸座10的导轨11。
本实用新型的机台1亦是具有滑轨3而组设有滑座4,滑座4供组定下模21,滑座4并连设有皮带5、马达,而得滑座4及其组装下模21、上模20位移。
当上、下模20、21进入机台1加热箱2中时,如图4A,上、下模20、21呈合模状态,得使模中的发泡料加热发泡成型。当加热完成上、下模20、21退出加热箱2时,如图4B,上模20的凸轴22滚轮23可呈处于凸座10的导轨11上,并因导轨11呈向上的弧形状、及上、下模20、21仍呈退出(往右)动作,故凸轴22滚轮23依循向上角度的导轨11,而可使上模20呈打开状态。当取出模中的成品及填入待发泡料后,又再使上、下模20、21进入加热箱2的过程,凸轴22滚轮23可依弧形导轨11而下降,即是使上模20又合模。
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功效、优点:
(1)导轨11呈渐向上斜的弧形状,因此,当上模20开模时,可被渐序增大角度而开启,达到降低抗力,而不影响上、下模20、21、滑座4退出加热箱2顺畅性的功效。
(2)上模20及其凸轴22滚轮23是由双侧的凸座10导轨11所承接,因此可得不晃动、平稳的效果。
(3)上模20可得不晃动、平稳的开模及合模,故可得精确控制开模、降低噪音的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宫松年,未经宫松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07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轮式拖拉机变速箱中置动力和前驱动桥动力输出结构
- 下一篇:一种真空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