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温度调节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0610.7 | 申请日: | 200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72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赵东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东信 |
主分类号: | G05D23/00 | 分类号: | G05D23/00;H01H4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永珠 |
地址: | 200431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度 调节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度调节器,尤其涉及一种在其内部设有小型定时器的温度调节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温度调节器对人类睡眠时温度、湿度等寝具周围条件的依赖度较高,就一般家庭而言,为了保持寝具合适的温度,经常使用电气发热板、电疗器具、电褥子等电热寝具。这种电热寝具一般是在加热器内部安装发热线,只要向发热线供电,就会产生热量。因此,就必需添加一个能够感知发热线周围温度,并相应的控制电源供给情况的温度调节器。
传统的用于寝具的发热线是平行排列的两个金属电热线中一端短路,另外还安装有与发热线分离的温度感知传感器,以便于检测温度。但是这种温度传感器与发热线相互分离的方式存在着如下的问题,即不能感知由于内部短路而产生的发热线的整体温度,而且也不能检测出任意位置的局部过热。因此当发热线局部过热或短路及断线时,就有可能发生火灾或出现触电等事故。
此外,还有一种传统的方法,即平行排列的两个金属电热线中一端短路的外周边或内部中心表面额外添加一个温度传感器,通过第3根电线来感知温度的方法。但是由于使用的是未与发热线分离便通过第3根电线来感知温度的方法,这就需要额外添加温度传感器层和第3个金属层,无形中增加了电热线的重量,所以不能广泛应用在较薄的寝具中。由于发热线的生产工艺复杂,还会增加生产成本,而且调节完温度后,不能随意的设定温度或是定时自动预约设定温度,这样一来,如果想得到定时设定所需温度的效果,所使用的仪器就会增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温度调节器的问题,提供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带有小型定时器的温度调节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温度调节器,包括顶部线盒(12)和底部线盒(11);其中顶部线盒(12)包括设置在温度调节装置(17)内的温度调节球形捏手(3)和设置在旋转轴(36)中的定时器开关球形捏手(14);底部线盒(11)包括连接电源与仪器主体的电线(15),安装所述温度调节装置(17)的电路板(16)以及可以预约设定时间的小型定时器(20)。
所述小型定时器(20)包括如下部件:在马达顶部线盒(21)与固定板(22)相结合的一侧,设有线轴线圈(23);以固定销钉(39)为中心,设有带有马达齿轮(25)的马达(24)和底部的断开型第2齿轮(27),以及设置在马达线盒(21a)中的第4齿轮(29)和第6齿轮(31);在与所述马达齿轮(25)咬合的另外一侧,以固定销钉(39)为中心的底部,设有带有防止反向旋转的板(26a)的断开型第1齿轮(26),在其底部依次设有第3齿轮(28)、第5齿轮(30)、第7齿轮(32),在所述第7齿轮(32)的一侧还设置有作为断开型齿轮的连接齿轮(33),连接在所述连接齿轮(33)的一侧,设有最终齿轮(34)和凸轮(35)的旋转轴(36),其穿过所述马达顶部线盒(21)的槽沟从顶部突出,所述第1齿轮(26)与第2齿轮(27)相互咬合,第7齿轮(32)与连接齿轮(33)相互咬合、减速,在所述马达顶部线盒(21)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凸轮(35)相接触,依靠控制杆(43)来完成各种动作的端口部(40),在所述端口部(40)与在所述控制杆(43)一侧与电路板(16)的导线相连接形成连接点(42)的电源连接端口(41),以及在与所述连接点(42)相连接的连接点(44)形成的端口(45)的导线上,还连接着与所述线轴线圈(23)另外一侧相连接的电阻(46)及电路板(16)。
在所述凸轮(25)一侧形成断开槽,在所述槽的前端部开、关定时器的位置形成突出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东信,未经赵东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06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