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管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0600.3 | 申请日: | 2007-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13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计见芳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清泉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刚;赵海生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用于自行车的部件结构,尤指一种可180度反转折叠,而缩小体积不会影响结构强度及操控性能的折叠管。
背景技术
一般自行车为适合于成人体型使用,其体积上都相当的大,而自行车也都是短程使用的情况较多,无法像汽车可以长途行动,而且有一些交通路线也不允许自行车行驶,有一些场所也没有过多的空间可以容纳大型自行车,所以现今有一些趋势是将自行车收折而置放到汽车后车箱,待要使用时再取出展开使用。
惟,其上述习知的折叠自行车,仍存在有下列缺失:
一、习知的折叠自行车,都是以单点枢接方式,所以其所能折叠的范围有限。
二、习知的折叠自行车,其折叠结构都是外露的,一般人很容易视别其为折叠自行车。
三、习知的折叠自行车,其经过折叠设计的位置,结构强度变弱,操控性能也较差。
因此,针对上述习知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结构,实消费者所殷切企盼,亦系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有鉴于此,创作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管,以克服上述传统结构的缺陷,可以将自行车体型缩至最小,且折叠结构隐藏,完全不影响结构强度与操控性能。
解决问题的技术特点:一种折叠管,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上连接管,该上连接管设有中段阶形环凸、锥状部及底端枢接部;
一锁紧螺帽,该锁紧螺帽设有贯穿的阶形孔,阶形孔包括一供上连接管穿贯的小径孔,与一供阶形环凸容置滑移的大径孔,大径孔开口部位设有内螺纹;
一中间连杆,该中间连杆的两端具有第一枢接部及第二枢接部,第一枢接部与卡连接管底端枢接部枢接;
一下竖管,该下竖管设有贯穿的阶级孔,下竖管顶端部位设有供锁紧螺帽内螺纹锁设的外螺纹;以及,
一下连杆,该下连杆底端设有阶形环凸,顶端设有枢接部,下连杆穿贯在下竖管阶级孔的小径孔中,下连杆阶形环凸则可滑移地容置在下竖管阶级孔的大径孔中,下连杆枢接部与中间连杆第二枢接部枢接。
其中,该下竖管的小径孔,中间连杆,下连杆的杆身,其各断面均为方形。
其中,该下竖管小径孔开口部位设有锥形孔,该锥形孔并断面为方形,上连接管锥状部断面亦为与该方形锥形孔相配合的方形。
其中,该下竖管更包含有一下连接头,下竖管的贯穿内孔顶端部位设有内螺纹,而下连接头设有可与该内螺纹相互锁固的外螺纹,下连接头外周设有供锁紧螺帽内螺纹锁固的外螺纹,而下连接头设有分别构成下竖管阶级孔小径孔及阶级孔底阶缘的贯穿孔及底端。
其中,该上连接管、中间连杆及下连杆的枢接部更包含有一用以栓设枢接的栓轴。
据此,其折叠管折叠时可180度反转,而使车把与座垫可确实收折,而让自行车收折后体型减至最小,而折叠结构不影响自行车结构强度及操控性能。
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
1、习知的折叠自行车,都是以单点枢接方式,所以其所能折叠的范围有限,而本实用新型可达到180度反转,所以可以将自行车体型缩至最小。
2、习知的折叠自行车,其折叠结构都是外露的,一般人很容易视别其为折叠自行车,而本实用新型折叠自行车的折叠结构隐藏,所以外观只有锁固螺帽设饰纹,外观完全看不出可以折叠的痕迹。
3、习知的折叠自行车,其经过折叠设计的位置,结构强度变弱,操控性能也较差,而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管,则完全不影响结构强度与操控性能。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于后,相信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目的、构造及特征,当可由之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组合剖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下竖管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管,包含有:
一上连接管10,该上连接管10设有中段阶形环凸11、锥状部12及底端枢接部13;
一锁紧螺帽20,该锁紧螺帽20设有贯穿阶形孔,阶形孔的小径孔21供上连接管10穿贯,大径孔22(如图2所示)供阶形环凸11容置滑移,大径孔22的近开口处设有内螺纹23(如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清泉,未经陈清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06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