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下式背光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0323.6 | 申请日: | 200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71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黄绍庚;朱国良;王允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亮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下式 背光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光源组件,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直下式背光组件。
背景技术
就液晶显示器而言,依其光源利用型态可略分为反射式液晶显示器(reflective LCD)、穿透式液晶显示器(transmissive LCD)以及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三种。以穿透式或是半穿透半反射式的液晶显示器为例,其主要是由一液晶面板及一背光组件所构成,其中,液晶面板是由两片透明基板及一配置于此二透明基板间的液晶层所构成,而背光组件用以提供此液晶面板所需的面光源,以使液晶显示器达到显示的效果。
图1A为现有的一种直下式背光组件的立体分解图,而图1B为图1A的直下式背光组件的局部剖面图。请参考图1A及图1B,现有的直下式背光组件100包括一底板110、多个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120、一扩散板(Diffusion Plate)130以及多个灯管支撑结构140。这些冷阴极荧光灯管120是配置于底板110上,而扩散板130是配置于冷阴极荧光灯管120的上方,其中扩散板130是用于均匀化冷阴极荧光灯管120所发出的光线,以提供均匀的面光源。
当直下式背光组件100的尺寸增大时,冷阴极荧光灯管120的长度也会随之增长。如此,直下式背光组件100在搬运时容易因振动而造成冷阴极荧光灯管120断裂的情形。因此直下式背光组件100一般会额外设置灯管支撑结构140,用以夹持冷阴极荧光灯管120,以进一步固定冷阴极荧光灯管120,防止其因振动而发生断裂的情形。
请再参考图1A及图1B,底板110设置有对应灯管支撑结构140的多个开孔110a,且灯管支撑结构140是配置底板110上。灯管支撑结构140包括一底座142(base)、两个灯管夹头件(lamp holder)144以及两个卡勾(locking hook)146,其中灯管夹头件144与卡勾146是分别配置于底座142的上下表面。卡勾146是卡设于开孔110a中以使灯管支撑结构140固定于底板110上,而灯管夹头件144是用以夹持冷阴极荧光灯管120。
然而,由于卡勾146是穿过开孔110a而凸出于底板110的外侧,所以当直下式背光组件100在与其他构件在组装时,卡勾146容易受到其他构件的碰撞而产生结构上的干涉。如此,会使卡勾146从开孔110a中松脱而使得灯管支撑结构140与底板110分离,因而造成冷阴极荧光灯管120损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组件,以降低灯管发生脱落的机率。
为达上述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直下式背光组件,其包括一底板、至少一灯管支撑结构、至少一固定片、至少一缓冲片与多根灯管。其中,底板具有多个第一开孔,而灯管支撑结构卡设于这些第一开孔。此灯管支撑结构包括一底座、多个灯管夹头部与多个卡合部,其中底座配置于底板上,而这些灯管夹头部配置于底座上。这些卡合部配置于底座下方,并卡设于这些第一开孔。固定片配置于底板下方,而固定片具有多个第二开孔,且这些卡合部还卡设于这些第二开孔,其中第一开孔与第二开孔为对齐。缓冲片配置于固定片与底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缓冲片位于这些卡合部之间,且缓冲片与卡合部接触,以维持该些卡合部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缓冲片位于这些第二开孔之间,并覆盖部分各第二开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固定片的材质包括塑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灯管支撑结构为一体成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各该卡合部为一卡勾、一扣爪或一弯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直下式背光组件还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其配置于这些灯管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光学膜片包括扩散板、扩散片、增光片或棱镜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这些灯管为冷阴极荧光灯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缓冲片与固定片可以是黏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灯管夹头部为弹性塑胶材料。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采用缓冲片与固定片,以限制卡合部的可摆动的范围,因此此直下式背光组件遇到冲击或震动时,卡合部不易脱落,以提高组装良率。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的一种直下式背光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03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室温蠕变试验工装
- 下一篇:手机的双区触摸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