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多杠杆安全阀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39991.7 | 申请日: | 200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80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梁经智;梁江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经智 |
主分类号: | F16K17/12 | 分类号: | F16K17/12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新科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振中 |
地址: | 83004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杠杆 安全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阀结构的改进,特别是新型多杠杆安全阀。
背景技术
安全阀是一种自动卸压防护装置,它的功能是当压力容器内的介质压力超过某一定值时,依靠介质自身的压力自动顶开阀门,迅速排出一定数量的介质,当压力容器内的压力下降至允许值时,阀门又自动关闭,使压力容器内的介质压力始终低于允许压力的上限,自动防止因超压而可能出现的事故。常见的安全阀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弹簧式安全阀,一种是单杠杆重锤式安全阀。弹簧式安全阀在使用时其顶部的压力弹簧始终处于受压缩状态,时间稍长其弹性就会降低,特别是用于高温、高压锅炉上的安全阀,由于受高温的影响,安全阀上的压缩弹簧其弹性更容易降低,从而导致安全阀的开启压力也随之下降。另外,当压力容器内的介质压力达到安全阀的开启压力时,弹簧式安全阀将开启,但开启高度很小,原因是随着阀门开度的增大,压缩弹簧逐渐被压缩,其对阀杆的压力也随之增大,要将其继续开大就需要比开启压力更大一些的压力才行。因此,弹簧式安全阀动作时不可能达到最大开启高度(即全开)。而单杠杆重锤式安全阀动作时阀杆会向上顶起杠杆,这时阀杆将受到一个偏离几何中心的力而容易使安全阀发生卡涩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多杠杆安全阀,其结构简单,既不会降低安全阀的开启压力,使安全阀可以全开,又能够克服单杠杆式安全阀的卡涩现象,动作灵活可靠,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多杠杆安全阀,包括阀体,阀体上竖直安装着一阀杆,阀体顶面上水平设置着一块具有中心通孔的圆形下连接板,阀杆从所说的通孔中穿过并与下连接板相垂直,在下连接板的外缘板面上均布设置着至少两根竖直向上的连接杆,各连接杆的顶端均安装在一块圆形上连接板上,上、下连接板相互平行;在阀杆顶端设置着下弹簧座,在上连接板底面下设置着一上弹簧座,在下弹簧座内竖直设置着一根补偿弹簧,补偿弹簧的上端位于上弹簧座内并与上弹簧座顶面之间留有间隙,在各连接杆上分别铰接着一根杠杆,各杠杆的长度相同,各杠杆的铰接点分别由高到低布置,各杠杆杆体上均竖直设置着一通道,阀杆依次从各杠杆上的通道中穿过,阀杆上由上到下间隔设置着至少两个水平支撑轴,各杠杆都分别呈高低交错搭在各水平支撑轴上,各杠杆的自由端分别设置着重量相等的配重块。
由于在本实用新型阀杆顶端设置着下弹簧座,在上连接板底面下设置着上弹簧座,上、下弹簧座之间设置着补偿弹簧,补偿弹簧的上端与上弹簧座顶面之间留有间隙,这样补偿弹簧在安全阀未动作时不会对阀杆施加任何作用力,补偿弹簧的弹性可以在长时间内保持不变,在三、五年内都不用进行调整试验,使用寿命长。该补偿弹簧只有在安全阀动作开启时才起到补偿和阻尼作用,即本安全阀开启后随着阀杆的上移,杠杆的比例也会随之略微发生变化,但同时补偿弹簧对安全阀阀杆的向下压力也会从零逐渐加大,这样就使安全阀的回座压力不致降低,从而确保本安全阀的回座压力始终保持在规定范围内,使其能按规定的回座压力及时回座。另外,当阀杆上移时,阀杆上的各水平支撑轴会分别推动各杠杆向上抬起,各杠杆的阻力臂逐渐变短,阀杆所受的向上的阻力减小,使得安全阀能够在很短时间内(1秒左右)达到最大开度,确保压力容器安全运行。同时,各杠杆的自由端分别设置着重量相等的配重块,各杠杆分别安装在均布设置的连接杆上,这样各杠杆对阀杆施加的作用力均匀,安全阀开启时,阀杆垂直向上发生位移,不会偏移,不会发生卡涩现象,动作灵活可靠。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克服了弹簧式安全阀和单杠杆重锤式安全阀各自的缺点,既不会降低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安全阀可以在短时间内全开,又能够克服单杠杆式安全阀的卡涩现象,动作灵活可靠,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经智,未经梁经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99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