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教学用图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39896.7 | 申请日: | 200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95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孙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毅 |
主分类号: | B42D15/00 | 分类号: | B42D15/00;A47B9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1300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教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学用品,即版面印刷部分为中小学课程指定教 学内容的教学用图。
我国中小学各科教材均经国家中小学教材委员会审定后颁布,是具有 法律地位的教育教学读物。教材由教科书和与之匹配的成套用图两部分合 成,而成套用图又分为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电子版和传统普通环境下的软 介质(如纸介质)印刷版,国内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室)在未来较长时期 内仍将不具备使用电子版教学用图的硬件设施,即仍和当前一样继续使用 软介质用图。
200720004178.9号中国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学校教室挂图器,它通过 人工手动或电力驱动使其主杆正向或反向旋转,进而连接于主杆的两条软 带将直接搭挂教学用图的副杆提升或降下。其不足之处是:将教学用图固 定于副杆的设置不够简便整洁。
本实用新型任务是提供一种其自身能够方便于被悬挂的教学用图。
本实用新型完成任务的方案是:在教学用图非印刷区的图头附件左右 对称位置贴接挂件,挂件在教学用图的周边之外布有圆形或异形(非圆形) 挂孔;或者在教学用图非印刷区的上端预留适当高度的图头,图头左右对 称位置直接布设圆形或异形(非圆形)挂孔。当挂图器的副杆具备与挂孔 间距离相当的竖直向上的图柱,令挂件的挂孔或教学用图的挂孔直接套挂 于图柱上,后升起副杆,则教学用图已被挂起(适宜于课堂教学);反之, 当课堂教学结束降下副杆时,亦可自图柱取下教学用图,即完成教学用图 的一个使用周期。
如属材质原因,软介质的教学用图图头挂孔周边容易破损,或防止多 次反复使用时损坏教学用图,可预先在其挂孔上铆接一种立体护件,或在 其挂孔两侧对接一种平型护件,或在其挂孔一侧粘贴1枚平型护件,立体 护件、平型护件具有与挂孔形状一致的护孔。
为防止护件铆接或对接时伤及图头挂孔周围图面,可在护件与图面之 间预先置入柔韧材质的垫片,垫片亦含有与图头挂孔形状一致的通孔。
在学校教室挂图器的副杆已经装置图柱的前提下,由于本实用新型教 学用图设置了挂孔结构,使得课堂教学时图的悬挂极简单;护件和垫片保 证了无损伤反复使用教学用图;由此派生的本实用新型相应局部的外观也 较现有挂图器专利申请提供的使用金属夹固定图纸时的情形简洁。
图1传统教学用图
图2一种平型护件
图3一种挂件
图4本实用新型教学用图之一种
图5挂图器副杆上的图柱(局部)
图6本实用新型在挂图器上的悬挂状态
实施例1一种纸质教学用图包括印刷区(1)和非印刷区(2)。平型 护件中的护孔形状(在保证与图头挂孔形状一致的前提下)可以是多种多 样的,如图2所示的即为一种注塑制作的平型护件。用柔韧性好的材料制 作垫片,垫片中的通孔形状同于护孔(3)(垫片外周可以较平型护件稍大 些),令两枚垫片贴于挂孔两侧,再令两枚平型护件夹两垫片于内侧,在此 过程中令护件的护孔(3)、垫片的通孔均与图头挂孔同心对齐,通过小孔 (4)将护件、垫片串接固定于图头。
根据200720004178.9号中国专利申请的记载,如图6,学校教室挂图 器安装于黑板(7)一端的上方,它可以通过人工手动拉线(8)控制压珠 配合半槽结构驱动主杆(9)旋转,使卷叠在主杆(9)上的软带(10)展 开,即将连接于软带(10)下端的副杆(5)降至黑板(7)中下部,在本 实用新型中副杆(5)上固定着图柱(6)(见图5),图柱(6)的上顶端仅 适宜护孔(3)自上而下套落,图纸由于自重而继续向下微坠,使(挂孔) 护孔(3)上部较窄的槽口(参见图2)恰被图柱(6)的杆身挂住(杆身外 径略小于槽口宽度),(再令副杆(5)带着图纸升至黑板(7)上沿)则在 课堂教学中即使有风吹拂,图纸也不会自副杆(5)飘落。
实施例2平型护件为柔韧性好的薄型材料制作(如类似于商场出售的 衬衣领口保型的薄型胶片),删去护件小孔(4),取消垫片,在护件的一面 涂有特定胶粘剂,借助工装直接将护件准确贴接于图头挂孔处。
实施例3立体护件(如鞋眼状圆形空心铝质铆钉)铆接于挂孔,在铆 钉两端口面与图面间夹有柔韧材质垫片。
实施例4参见图3,挂件为柔韧性好的薄型材料制作,其下半部的 一面涂有特定胶粘剂并贴接于教学用图的图头,其上部布有挂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毅,未经孙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98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多轮转向精确控制系统
- 下一篇:智能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