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回复的瓦斯流量控制阀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39644.4 | 申请日: | 200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63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哲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F16K31/06;G05D7/0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肖梅;谢丽娜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自动 回复 瓦斯 流量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自动回复的瓦斯流量控制阀,尤指一利用特定导轨的螺合,搭配弹性组件以形成具自动回复的步进马达式电磁阀,不论流量控制阀的导螺杆位于任何开启位置,皆自动回复到关闭位置,并且可精确地调整瓦斯燃烧气的出气量,确保进气量的安全性。
背景技术
一般的热水器可分为电加热的热水器及利用燃料气加热的热水器。其中燃料气加热的热水器借助燃料气体燃烧时产生的热能,以提高热水的温度,因此,进气方式的控制与结构,即决定热水加热上升的过程与加热的效率。传统的热水器将冷水加热后,通过使用者调整冷热水源,以达到适合使用的热水温度,目前市面上许多的热水器设计,提供了恒温控制功能,以使得热水水温保持一定。
现有热水器恒温装置主要利用温度控制电路方式,藉以直接地控制压差盘开关的阀门,来进行对瓦斯流量的控制,其中该压差盘可借助工作顺序以控制电路的振荡电路进行动作。
然而,现有技术在整体的结构设计上较繁杂,且其生产制造的成本亦较高;此外,由于在现有热水器恒温装置中,其压差盘利用弹力来产生相对的压力,因此,当使用的频率过多、使用的时间过长、水流量变化性过大或者燃烧的气体压力过大时,将使得弹簧发生弹性疲乏的现象,以致于其弹性能力变差,因而导致故障、进气量不准确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种具有自动回复的瓦斯流量控制阀,其装设于控制瓦斯流量的阀体上,以控制瓦斯燃烧气的出气量,借助该流量控制阀中,磁铁体与导螺杆的特定螺合方式,配合弹性组件的弹性力,形成具有自动回复功能的瓦斯流量控制阀,导螺杆不论位于任何开启位置下,皆可以通过与磁铁体的特定螺合,搭配弹性组件的弹性力,以达到自动回复至关闭位置,确保燃烧气的进气量随时处于关闭状态,达成节省能源控制的效果,并且确保出气量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该瓦斯流量控制阀为一步进马达式电磁阀,借助该步进马达式电磁阀的控制,主动且精确地调整瓦斯的燃烧气出气量。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自动回复的瓦斯流量控制阀,其为步进马达式电磁阀,装设于控制瓦斯流量的阀体上,并且相对该阀体内的流道容室移动,以控制瓦斯的出气量,其特征在于,该瓦斯流量控制阀包括:一磁铁体,为一中空磁性体,该磁铁体内形成一具有特定导程角的第一导轨;一导螺杆,其穿设于该磁铁体内,该导螺杆具有一特定导程角的第二导轨,利用该第一导轨与该第二导轨的相互螺合,使该导螺杆相对该磁铁体移动,形成一具有自动回复功能的步进马达式电磁阀;以及一弹性组件,其穿设于该导螺杆上,在该导螺杆与磁铁体于螺合移动时提供一弹性回复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当该瓦斯流量控制阀于阀体上控制瓦斯出气量时,不论电磁阀的导螺杆处于任何开启位置,皆能通过特定导轨之间的螺合作用,同时搭配弹性组件形成的弹性力,而自动地回复到关闭位置,以确保燃烧气的出气量处于关闭状态,不致造成瓦斯外泄,达到节省能源作用。
再者,还可以利用该步进马达电磁阀,以主动且精确地控制该燃烧气的出气量,提供使用者选择性地来调整瓦斯的流量大小。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一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回复的瓦斯流量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A中,该导螺杆与调气阀门处于关闭位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回复的瓦斯流量控制阀应用于阀体装置上且处于开启位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该电磁阀及流量控制阀处于关闭位置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 阀体
10a 流道容室 11a 出气闸口
10 进气闸口 11 通道
12 分隔壁 13 第一容室
14 第二容室 15 第一开口
16 第二开口 17 出气容室
18 安装部
2 电磁阀组
20 电磁阀 21 固定阀座
22 电磁线圈组 23 开关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保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96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