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内装饰注塑模具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39556.4 | 申请日: | 2007-03-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25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 发明(设计)人: | 杨荣风;陈勇仁;张丰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登俊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36 | 分类号: | B29C45/36;B29C45/26;B29C45/17;B29C45/14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肖梅;谢丽娜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装饰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内装饰注塑模具,特别是一种具有夹持机构的模内装饰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模内装饰注塑是一种同步完成部件塑料注塑成型与表面涂装的制程,首先将表面涂装的图案形成于一塑料底材上,然后将该完成表面涂装的塑料底材固定于一吸塑模具上,通过加热产生一立体薄壳,接着将该立体薄壳固定于母模的模穴,公模与母模合模后将塑料材料注入模具中,使塑料材料与该立体薄壳熔为一体,以形成一具有表面涂装的塑料部件。
在现有的模内装饰注塑制程中,前述的立体薄壳通常是通过设置于母模的固定销通过立体薄壳的孔洞,将立体薄壳固定于母模的模穴内,然而上述的固定方法无法应用于没有孔洞的立体薄壳,也因此使得模内装饰注塑制程生产的塑料部件的外型受到许多限制。
鉴于上述模内装饰注塑模具所存在的缺点,有必要提出一种模内装饰注塑模具,可以固定没有孔洞的立体薄壳,避免塑料部件的外型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出一种模内装饰注塑模具,可以固定没有孔洞的立体薄壳,避免塑料部件的外型受到限制。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内装饰注塑模具,其包含:一公模;一母模,该母模具有至少一模穴,该模穴可容置一壳体;以及一夹持机构,该夹持机构设置于该母模,且该夹持机构具有至少一夹持端,用以夹持该壳体的边缘,将该壳体固定于该模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模内装饰注塑模具,可以固定没有孔洞的立体薄壳,使得模内装饰注塑的塑料部件的外型不需受到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模内装饰注塑模具的示意图;
图2显示图1中的夹持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显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模内装饰注塑模具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200 模内装饰注塑模具
210 公模
211 顶出销
212 浇道
220 母模
221 模穴
230 夹持机构
231 夹持端
232 斜销
240 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模内装饰注塑模具200的示意图,该模内装饰注塑模具200包含:一公模210、一母模220以及一夹持机构230。该公模210具有至少一顶出销211以及至少一浇道212;该母模220具有至少一模穴221,该模穴221 容置一壳体240,其中,该壳体240具有表面涂装的图案;该夹持机构230设置于该母模220,且该夹持机构具有至少一夹持端231,用以夹持该壳体240的边缘,将该壳体240固定于该模穴221内。
在该公模210与该母模220合模后,通过浇道212将一塑料材料注入该模内装饰注塑模具200中,使该塑料材料与该壳体240熔为一体而形成一塑料部件,待塑料部件冷却后,将前述的夹持端231移除,公模210及母模220分开,然后由顶出销211将该塑料部件顶出,即可形成一具有表面涂装的塑料部件。
根据本实施例,夹持端231设置于一滑块上,该滑块可以是一线性轴承,但并不以此为限,另外夹持机构230更包含一动力源(图中未示),通过该动力源的推动,使夹持端231移动接近该模穴221或远离该模穴221,动力源可以是一气压缸,但并不以此为限,该动力源也可以是一油压缸或马达。
图2显示图1中的夹持机构230的俯视示意图,根据本实施例,多个夹持端231相对设置于该模穴221的周围,用以夹持该壳体240的边缘,将该壳体240固定于该模穴221内。
图3显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模内装饰注塑模具200的示意图,其中,夹持端231设置于一斜销232。该斜销232设置于该母模220,通过该母模220的移动,使该夹持端231移动接近该模穴221或远离该模穴221。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模内装饰注塑模具,可以固定没有孔洞的立体薄壳,使得模内装饰注塑的塑料部件的外型不需受到限制。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即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所完成的等效的各种改变或修饰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范围内,均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登俊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登俊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95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