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39276.3 | 申请日: | 200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18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杰利·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717 | 分类号: | H01R13/717;H01R13/6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连接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具用状态显示装置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为了能使一对对接连接器的电性连接状态显示出来,一般会将一种状态显示装置安装在线缆连接器组件上。状态显示装置主要包括组装在内印刷电路板上且与线缆连接器组件上侦测端子电性连接的发光二极管、覆盖在发光二极管上由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制作的外壳。当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侦测端子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出光线,光线向外散发并穿过外壳并通过外壳显示。这种状态显示装置需要将整个外壳用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制作且组装在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后端,或将线缆的外绝缘层用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制作,这样便于光线的传递。但是,制作这样的外壳或线缆需要高昂的费用。随着电子元件价格下将的趋势,高额电子元件将没有市场。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线缆连接器组件进行改良,以克服先前技术中的前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具有显示电性连接状态的状态显示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端子、印刷电路板、线缆及壳体;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若干贯穿绝缘本体的收容通道;所述端子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收容通道;所述印刷电路板组装在绝缘本体上且设有发光二极管;所述线缆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壳体组装在绝缘本体上并包覆绝缘本体、印刷电路板以及线缆末端;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状态显示装置,所述状态显示装置组装在壳体内,其包括第一发光管和第二发光管,所述第二发光管一体形成在壳体内且部分暴露在外,所述第一发光管将所述发光二极管产生的光线传输给第二发光管而从外部可以显示状态是否正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优点在于:由于状态显示装置的改良设计,促使线缆连接器组件工作状态显示明显以及线缆连接器组件所需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减少,从而导致生产费用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放大图。
图4是图3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组装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7至图11是图6上沿A-A至E-E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绝缘本体2、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2内的端子3、组装于绝缘本体2内的印刷电路板4、若干分别电性连接端子3和印刷电路板4的导电元件34、组装并电性连接到印刷电路板4上的应力释放元件5、电性连接应力释放元件5和印刷电路板4的线缆6、由前壳体1和后壳体7组成的壳体(未标号)。前壳体1和后壳体7分别组装在绝缘本体2上并将前述组件封装在内。
如图3至图4所示,绝缘本体2包括基部21和自基部21延伸出来的舌部22。两对较大尺寸第一收容通道23和一较小尺寸第二收容通道24分别自舌部22前表面贯穿到基部21后表面。每个收容通道23、24具有较大尺寸的前部和较小尺寸的固持部。基部21的外表面上形成了若干沿着从前往后的方向延伸的间隔排列的第一摩擦肋210。两对锥形凸肋212分别形成在基部21的上下表面。基部21包括两对分别间隔地排列在上下壁上的矩形第一狭槽211,该第一狭槽211分别自上下壁前表面贯穿至后表面。基部21也包括一对自相对侧壁凹陷且沿自前向后的方向贯穿侧壁的第二狭槽213。一对形成在基部21后表面与第二狭槽213相对应的锥形突块214,可引导印刷电路板4插入第二狭槽213中。具有相对反向开口的一对第一矩形凹陷215和一对第二矩形凹陷216自基部21的后表面凹陷形成且分别贯通对应的第一收容通道23。舌部22上设有一对自上向下延伸的圆形第一固持孔222和一对自前向后的方向形成在舌部22侧壁上的第二摩擦肋220。每个第一固持孔222的内表面上都形成一对凸肋224。一对定位柱29自舌部22的前表面上延伸出且分别邻近舌部22的相对侧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92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