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蹦蹦跳跷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39268.9 | 申请日: | 200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63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文雄 |
主分类号: | A63B25/00 | 分类号: | A63B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5***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蹦蹦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蹦蹦跳跷。
背景技术
现在的一些健身工具,基本上都是小孩子使用,对青少年或是年轻人的健身娱乐的运动的工具甚少,对日趋脑力劳动量增加的今天,缺少对运动健身缺乏一种趣味性和娱乐性,越来越缺少运动,对良好的身体健康构成亚健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健身和趣味性融为一体的一种蹦蹦跳跷。
本实用新型的蹦蹦跳跷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蹦蹦跳跷,有弹力部分、踏板部分和支柱部分组成,弹力部分和支柱部分相连接,弹力部分成一定形状的弧型;在支柱上相连接有一踏板,在踏板两侧各安装或是相连接有绳扣;在支柱两侧边缘安装或是相连接有绳扣。
本实用新型的蹦蹦跳跷另一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蹦蹦跳跷,有弹力部分、踏板部分和支柱部分组成,弹力部分和支柱部分相连接,弹力部分成一定形状的弧型;在支柱上相连接有一踏板,在踏板两侧各安装或是相连接有绳扣;在支柱两侧边缘安装或是相连接有绳扣。为了减少踏板的压力,在踏板和支柱下端连接有支杆(或筋),支杆可为一根或是两根,具体数量不等,连接踏板和支柱下段的支杆可直接相连接为一体,或是在支杆两端开有螺孔,通过螺钉将支杆两端分别固定在踏板和支柱下段与之相连接的部位。
同时为了再增加在运动过程中的趣味性或是新颖性,在弹力部分、支柱部分或是踏板处安装或是内置有发声装置或是发光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效意义是: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蹦蹦跳跷的时候,由于脚和小腿被固定在踏板和支柱上,在做运动的时候,能够随着使用者的意识而活动,同时增加了使用者,腿部和腰部的力量,同时锻炼了使用者的平衡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蹦蹦跳跷的三维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蹦蹦跳跷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蹦蹦跳跷图2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蹦蹦跳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的蹦蹦跳跷为减少踏板压力加筋的侧视图。
图中:1.支柱,2.弹力部分,3.踏板,4.绳扣,5.支杆,6.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蹦蹦跳跷,有支柱部分(1),踏板(3)和弹力部分(2)组成,支柱部分(1)和弹力部分(2)相连接,在支柱(1)段体上相连接或是安装有踏板(3),在踏板(3)两侧相连接或是安装有绳扣(4),在支柱两侧边缘相连接或是安装有绳扣(4),绳扣(4)数量不等,为了使小腿固绑在支柱(1)上更舒适,将支柱(1)与小腿接触面设计成凹型曲面结构,以更好的适应小腿的生理结构;在支柱(1)的下段相连接的或是安装有弹力部分(2),弹力部分(2)呈一定形状的弧型结构,弹力部分(2)选择弹性好,不易断的高强度弹性塑胶材料,玻璃钢制作或是金属材料。整个蹦蹦跳跷的支柱部分(1),踏板(3)和弹力部分(2)均可采用高强度弹性塑胶或是玻璃钢制作,或是其他材料替代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蹦蹦跳跷另一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有支柱部分(1),踏板(3)和弹力部分(2)组成,支柱部分(1)和弹力部分(2)相连接,在支柱(1)段体上相连接或是安装有踏板(3),在踏板(3)两侧相连接或是安装有绳扣(4),在支柱(1)两侧边缘相连接或是安装有绳扣(4),绳扣(4)数量不等,为了使小腿固绑在支柱(1)上更舒适,将支柱(1)与小腿接触面设计成凹型曲面结构,以更好的适应小腿的生理结构;在支柱(1)的下段相连接或是安装有弹力部分(2),弹力部分(2)呈一定形状的弧型结构。为了减少踏板(3)的压力,增加踏板(3)的承受力,在踏板(3)和支柱(1)下端连接有支杆(5),支杆(5)可为一根或是两根,具体数量不等,连接踏板(3)和支柱(1)下段的支杆(5)可直接相连接为一体;或是在支杆(5)两端开有螺孔,通过螺钉将支杆(5)两端分别固定在踏板和支柱下段开设的螺孔内。
支杆(5)可安装在支柱(1)下段体的两侧边缘和踏板(3)两侧边缘相连接,或是安装在支柱(1)下段体和踏板(3)底部体相连接。
为了减少运动人员在运动时产生的压力,对踏板(3)的损坏,增加踏板(3)的承受力,另如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支柱(1)下段和踏板(3)底部连接有筋(6),筋(6)具体数量不等,以增加踏板(3)的承受力为主。
在上述蹦蹦跳跷的实施例中的弹力部分(2),为了增强弹力和承受力,在弹力部分(2)内设置有筋(图中未示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文雄,未经陈文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92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