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多功能铅酸电池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39224.6 | 申请日: | 200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76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海杰 |
主分类号: | H01M10/06 | 分类号: | H01M10/06;H01M10/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01江苏省盐城市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多功能 电池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极耳射线四面型板栅结构,可以提高铅酸电池容量和集流效果。
汇流槽杆结构,取代了汇流排,容易颠簸断裂,缩小了汇流排所占的空间,同时增大了极板的空间。
电池壳的结构,是没有壳底。
上下盖板拆装结构,出现故障时,可以拆开维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铅酸电池工作原理是电化学反应,在正负极板上进行重要的集流反应,目前板栅的极耳都是一个,在板栅的边角处。在放电时边角的极耳对角边,得不道充分的利用,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及其它性能。实验证明,采用双极耳射线四面型板栅的结构,边角的容量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可提高极板容量35%-40%。
目前汇流排容易颠簸断裂,充电时出现跳火现象,影响寿命,及其它性能,实验证明采用汇流槽杆的结构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目前免维护电池出现故障时,不能维修只有报废。实验证明,采用可拆装上下盖板结构,能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铅酸电池结构。可提高电池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正负极板,于隔膜叠放,焊好极耳后,在将极板中心孔平放套入,汇流槽杆中,形成一个极板群组。汇流槽杆两头,各旋入一块电极护板。(目的是防止极板,在充放电过程中,膨胀变型)然后放入电池槽内。其特征是,增加容量,放电时增加集流效果,充电时,扩散电流效果,用该结构生产的密封免维护铅酸电池边角利用率达到100%,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将上下单格板盖的中心孔和四个端子。分别于汇流槽杆和(正两个极耳,负两个极耳相联接),然后旋紧盖板上的固定螺母,目的是压紧单格盖板内的四个端子,于正负四个极耳相联接。同时压紧盖板槽于电池壳的密封。用该结构生产的密封免维护铅酸电池出现故障便于维修,延长了电池使用寿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列,对本实用新型结构进一步说明。
图1是没有底的电池壳的立体图。
图2是多功能的电池盖板上下各一个剖视图。
图中1为单格盖板中心孔,2为正负联接条,3为联接条四个端子,4为盖板槽,5为正极两个桩头,6为负极两个桩头。
图3是正极板,双极耳是在极板中心轴线上。中心的平面图,采用该设计生产的电池容量>135%。
图4是负极板,双极耳是在极板中心轴线上,中心的平面图。采用该设计生产的电池容量>135%。
图中1为板栅的双极耳,2为板栅的中心孔,3为板栅边长,4为板栅的射线筋条。
图5是电极护板。
图中1为电极护板中心孔。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汇流槽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正电极,极耳槽,2为固定压紧上下盖板与电池壳的接合螺纹,3为电极护板螺纹,4为横向排气孔。5为竖向排气孔。
图7为图6A左视图,
图中6为负电极槽。
图8为图6B-B剖视图。
图中5为竖向排气孔。
图9为图6C俯视图,图中1为正电极槽,5为竖向排气孔,6为负电极槽。
图10是实施例电池的平面图。
图中1为电池、2为电池盖板、3为正极板、4为负极板、5为电极护板、6为汇流槽杆、7为隔膜、8为螺纹冒、9为罩盖。
具体实施方法
实施例:
1、生产电动自行,用36V 10Ah免维、护密封电池,电动车。电池外壳尺寸为156mm×105mm×110mm
2、正极板60片负极板66片
每10片为正极板,11片为负极板,中间放置厚度为1.3mm隔膜,叠放焊好极耳,为一个极板群组。然后将极板群组的中心孔,平放套入汇流槽杆中,槽杆两头各旋一块电极护板,(电极护板于正负极板尺寸相同)这时形成了一个电动势力为2V的极板群组,然后平放装进单格电池槽中,需要6个这样的极板群组,装进电池壳槽中。然后盖上电池上下盖板,注意每单格盖板内的四个端子,分别于两个正极耳和两个负极耳要吻合压紧,装上固定螺冒旋紧,注入电解液,即可组装电压为12V电池。电动车电池12V×3只,其性测试结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海杰,未经陈海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92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芯片组与其时脉产生方法
- 下一篇:一种联合检测方法及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