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部皮带接煤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38243.7 | 申请日: | 200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10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梁春豪;范天虎;张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52 | 分类号: | B65G47/52;B65G47/16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53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部 皮带 接煤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部皮带接煤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皮带运输机被大量地应用到煤炭生产中,具有运载能力大、重量轻、维护简单,效率高等优点,对提高整个煤炭生产效率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在矿井下,经常需将一部皮带运输机的中部与其它设备相互搭接,以实现煤炭的正常输送与转运,现有做法是直接将工作面皮带机头搭接在另一皮带中部,这种方式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煤炭转载时,由于普通的皮带上托辊无缓冲作用,被搭接的皮带在转载搭接处经常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使皮带、皮带架、托辊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增加维护费用;二是煤炭抛洒现象很严重,甚至影响皮带的正常运输,同时人工清理抛洒物的工作量也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矿井下皮带运输机相互搭接处受到煤炭的冲击而极易损坏、并且煤炭抛洒现象严重等问题,提供一种中部皮带接煤器。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中部皮带接煤器,包括由两侧横梁及立柱构成的接煤架,接煤架底部平行设置有底托辊,接煤架上方平行设置两端分别开有通孔的缓冲托辊架及缓冲托辊,其数量至少为5个,接煤架两侧横梁上开有若干通孔,缓冲托辊架通过螺栓及通孔与横梁活动连接。为了安装拆卸方便,所述接煤架的大小根据皮带架管的单位长度确定,一般为3米或4米,接煤架可根据两部皮带的转载点安装在皮带机的任意两个皮带架管之间。当一部皮带机上具有一定重量的煤炭以一定速度从一定高度落到另一皮带机上时,瞬时速度较大,煤炭在极短时间内的动量变化较大,煤炭与下部皮带机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大,而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缓冲托辊能适当延长动量变化时间,相应地减少了煤与皮带间的作用力,削弱了落煤对皮带的冲击力。缓冲托辊的数量可根据上方皮带的落煤量确定,而且可根据横梁上的通孔随意调节缓冲托辊的位置,通常在落煤点正下方的接煤架上至少密布三个缓冲托辊,两端各安装一个,密布的缓冲托辊可增加对皮带的支撑作用。
为了避免煤在转载过程中的抛洒现象,所述的两侧横梁上间隔地设有带有插孔的底座,其中至少一个底座内设有与插孔配合的三角架,三角架上端面设置挡煤板,三角架的位置和数量也可根据落煤点的位置及落煤量确定。
所述三角架上端面开有竖直向下排列的定位孔,挡煤板通过螺栓与定位孔固定,通过调节挡煤板在三角架上端面的位置,以调整挡煤板与上皮带之间的缝隙,避免煤炭抛洒。
为了增强整个接煤器的稳定性,横向对称排列的两根立柱之间设有加强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拆装方便,可在皮带机中部的任何位置安装,适应强,有效减少了皮带机搭接处的冲击和煤炭的抛洒,使皮带机的转动趋于平稳,而且使皮带使用寿命延长了1/5,大大降低了皮带的维护频率,可应用于矿井下各种地质条件复杂、工作环境多边的各个皮带转载点,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的A向视图
图中:1-横梁 2-立柱 3-底托辊 4-通孔 5-缓冲托辊架 6-缓冲托辊7-通孔 8-底座 9-三角架 10-挡煤板 11-定位孔 12-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中部皮带接煤器,包括由两侧横梁1及立柱2构成的接煤架,横向对称排列的两根立柱2之间设有加强筋12,接煤架底部平行设置有底托辊3,接煤架上方平行设置两端分别开有通孔4的缓冲托辊架5及缓冲托辊6,其数量至少为5个,接煤架两侧横梁1上开有若干通孔7,缓冲托辊架5通过螺栓及通孔4与横梁1活动连接;两侧横梁1上间隔地设有带有插孔的底座8,其中至少一个底座内设有与插孔配合的三角架9,三角架9上端面设置挡煤板10,三角架9上端面开有竖直向下排列的定位孔11,挡煤板10通过螺栓与定位孔11固定。具体实施时,将位于下方皮带输送机转载点的一段皮带架管拆除,然后将本实用新型的接煤架与其它相邻架管连接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82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