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颗粒物呼吸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38012.6 | 申请日: | 200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00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白春河;刘玉萍;戎德功;张文婷;张金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B7/10 | 分类号: | A62B7/10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08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颗粒 呼吸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防护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颗粒物呼吸器。
背景技术
公知,有些工作、作业环境十分恶劣,如水泥装卸、喷漆、矿粉、石粉加工等,空气中经常弥漫着大量的颗粒物质,直接危害着人体健康,尤其以呼吸系统受到的侵蚀最严重。为预防这类疾病的发生,使用防尘口罩是一种常见且非常重要的保护手段。目前,国内外生产使用的防尘、防微粒口罩基本上有两大类,即简易式和复合式,由于简易式的呼吸道路没有特殊设计,阻尘率较低,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越来越多的采用复合式防尘口罩,但现有这类结构的防尘口罩系带结构大多数为单根,与头部的固定面积较小,佩戴不可靠牢固,使用者长时间佩戴会感到不舒适,而且与头部的松紧程度不可调,适用性较差,经常需要佩戴多次才能合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防尘口罩存在系带结构简单、佩戴不舒适、不牢固以及与头部松紧程度不可调、适用性差等问题,提供一种防颗粒物呼吸器。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防颗粒物呼吸器,包括罩体以及设置在罩体上的呼气阀门组件和吸气滤盒组件,还包括分别固定在罩体上的上系带组件和下系带组件,其中上系带组件包括固定在罩体上的头带环,头带环与头带一端活动连接,头带另一端连接有头带垫,头带垫一端呈环状,另一端头设有凸柱,头带垫中部间隔地开有若干通孔;下系带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在罩体下方两侧的头带环,头带环与头带一端活动连接,其中一根头带的另一端与头带卡活动连接,另一根头带的另一端与头带钩活动连接,头带卡与头带钩相互配合。所述上系带组件中,头带环与头带为可调式,头带垫通过其上分布的通孔以及两端的凸柱、密闭环组成环状,并根据头型大小确定凸柱与通孔的连接位置,从而实现上系带组件与人体头部的佩戴;下系带组件中,头带与头带环、头带钩、头带卡均为可调式,实现下系带组件与人体颈部的佩戴,上述两个系带组件的配合使用,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尘口罩佩戴一次就可调节到位、佩戴舒适,而且牢固可靠。
所述的吸气滤盒组件为两个,分别固定在罩体两侧。
所述的罩体密合框采用人头形设计,表面圆滑,与脸部贴合面积较大,佩戴舒适,减轻压痛,且有较高的适配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可调式上系带组件和下系带组件,使得防尘口罩佩戴简便、舒适,而且牢固可靠,适用性较强,此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简便、成本较低,可广泛应用于粉尘污染严重的作业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罩体 2-呼气阀门组件 3-吸气滤盒组件 4-头带环 5-头带6-头带垫 7-凸柱 8-通孔 9-头带卡 10-头带钩
具体实施方式
防颗粒物呼吸器,包括罩体1以及设置在罩体上的呼气阀门组件2和吸气滤盒组件3,所述呼气阀门组件和吸气滤盒组件均为现有公知结构,吸气滤盒组件3为两个,分别固定在罩体1两侧,罩体密合框采用人头形设计;还包括分别固定在罩体1上的上系带组件和下系带组件,其中上系带组件包括通过头带扣固定在罩体1上的头带环4,头带环4与头带5一端活动连接,头带5另一端连接有头带垫6,头带垫6一端呈环状,另一端头设有凸柱7,头带垫6中部间隔地开有若干通孔8;下系带组件包括通过头带扣分别固定在罩体1下方两侧的头带环4,头带环4与头带5一端活动连接,其中一根头带的另一端与头带卡9活动连接,另一根头带的另一端与头带钩10活动连接,头带卡9与头带钩10相互配合。
具体实施时,首先,通过调节上、下系带组件中的头带与头带环,从而调节罩体与人体头部及颈部的距离,使罩体与人体面部紧密相贴,然后将上系带组件中的头带垫包裹于人体头部,将头带垫呈带状一端与呈环状一端相互套接,然后根据头型大小确定凸柱与通孔的连接位置,实现上系带组件与人体头部的佩戴;再将下系带组件的两根头带缠绕在人体颈部,通过头带卡与头带钩卡接实现下系带组件与人体颈部的佩戴。防尘罩佩戴好后,污染气流在使用者肺动力的作用下,经吸气滤盒组件过滤后进入罩体内,以供使用者呼吸,呼出的废气经呼气阀组件排出,在上述过程中,通过单向阀实现气流流动方向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80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