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顶针式螺牙检测装置及螺牙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33574.1 | 申请日: | 200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07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高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雷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3/26 | 分类号: | G01B3/2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155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针 式螺牙 检测 装置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化检测有无漏攻牙的装置以及具有该检测装置的检测设备,特别是一种用于检测挤压式无屑丝锥攻牙的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挤压式无屑丝锥攻牙是指,丝锥攻牙时无切削排出,内螺纹的加工面通过挤压形成,因此其外观美丽、光滑、材料铁线连续没切断,螺纹强度大、精度稳定,通常用于加工延展性大的材料,如铁板、铜板、铝板、不锈钢板等。挤压式无屑丝锥攻牙的特点是:攻牙前的底孔孔的直径大于攻牙后的最小孔径。
在冲压行业中,通过自动化设备单次冲孔或攻牙可加工完成大批量螺纹孔,由于冲孔或攻牙时可能发生冲针或丝锥折断,就会导致漏攻牙、漏冲孔及漏铆钉。现有技术中,全部靠人工目视检测或人工用塞规手动检测,其速度慢、效率低下,易于疏漏,无法适应高效率自动线的生产节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检测漏攻牙、漏铆钉、漏冲孔的检测装置以及检测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顶针式螺牙检测装置,它包括固定套筒、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套筒上的顶针、驱动所述的顶针沿轴向移动的动力元件、可输出检测结果的报警单元,所述的顶针包括一端部与所述的动力元件相连接的基部以及连接在所述的基部的另一端部的螺孔检测部,所述的基部的外径大于底孔的孔径,所述的螺孔检测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的底孔的孔径,并且所述的螺孔检测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的螺纹孔的最小孔径。
检测时,首先将顶针置于底孔中心位置处,通过该动力元件沿轴向推动顶针插向底孔,当顶针的螺孔检测部顺利穿过底孔,说明该孔位没有攻牙,报警单元发出报警信号;相反,当顶针的螺孔检测部无法穿过该孔位时,说明孔位已经攻牙,报警单元控制程式判定为正常,不发出报警信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顶针还具有与所述的螺孔检测部的另一端部相连接的对准部,所述的对准部的外径小于螺纹孔的最小孔径。该对准部可在检测之前,用于使顶针对准底孔中心位置。
所述的报警单元包括触发器、感应器、与所述的感应器相电连接的逻辑控制器以及与所述的逻辑控制器相电连接的报警器,所述的触发器与所述的套筒或顶针中的其中一个相对固定,所述的感应器与所述的套筒或顶针中的另外一个相对固定。
所述的触发器为磁体,所述的感应器为磁控开关。
所述的动力单元为气缸,所述的动力单元包括与所述的套筒相固定连接的缸体以及一端部与所述的顶针相固定连接的活塞杆,所述的活塞杆的另一端部滑动地插在所述的缸体内。
所述的触发器设置在所述的活塞杆上,所述的感应器设置在所述的缸体的侧壁部。
所述的顶针滑动地插在所述的套筒内,并且所述的顶针与所述的套筒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螺牙检测设备,它具有一个或多个所述的顶针式螺牙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检测速度快,效率高,可实现全自动流水线作业或手动单机作业;不仅可以检测产品上有没有攻螺牙,还可以检测产品上是否冲底孔或是否有铆钉等。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图(顶针处于初始位置时);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图(顶针处于工作位置,工件螺纹已攻);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图(顶针处于工作位置,工件螺纹未攻);
附图5为附图3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6为附图4中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7为动力元件的剖视图;
其中:1、动力元件;11、活塞杆;12、缸体;2、套筒;3、顶针;31、对准部;32、螺孔检测部;33、基部;4、弹性元件;5、支架;6、轴套;7、工件;71、底孔;72、螺纹孔;8、报警单元;81、报警器;82、触发器;83、感应器;84、逻辑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7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介绍,一种顶针式螺牙检测装置,它包括固定套筒2、可滑动地插在所述的套筒2内的顶针3、驱动所述的顶针3沿轴向移动的动力元件1、可输出检测结果的报警单元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雷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雷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35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