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强化燃烧的型煤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33265.4 | 申请日: | 200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55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赵钦新;范玲萍;周屈兰;陶磊;李飞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L5/34 | 分类号: | C10L5/3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化 燃烧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能工程应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锅炉或窑炉的燃烧设备上使用的型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生活、商业和工业领域使用的燃煤锅炉或炉窑通常采用散煤或型煤作为燃料。当使用散煤燃料时,不论是采用手工方式间歇加煤,还是采用机械化移动炉排加煤,都会造成飞灰造成的烟尘污染,而且,手工加煤方式还会造成间歇性烟尘污染,同时,因为散煤中含有较高比例的末煤,炉排漏煤增多,严重降低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造成锅炉热效率下降,锅炉耗煤量增大。其主而且,由于散煤燃烧时,降低煤层的孔隙率,造成空气阻塞,空气无法有效地和燃料接触,未燃烧的煤末随即被烟囱或引风机抽入大气,造成黑烟滚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为了推广节能减排技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型煤。型煤就是利用机械压制的方法,将各种粉煤和添加物加工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尺寸的煤制品,如:蜂窝型煤,煤球型煤、煤砖等。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块煤产率降低,粉煤量大大增加,而粉煤在燃烧时会造成漏煤和飞灰损失,导致可燃物利用效率降低。散煤制成型煤后,漏煤和飞灰损失大大降低,明显提高锅炉和窑炉的热效率,大大降低烟尘的原始排放浓度,具有节能减排的双重优势,因此,型煤技术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洁净煤技术,我国很多城市正在大力推广型煤技术,缓解城市的烟尘污染。
技术人员对型煤的燃烧特性进行了长期研究,对型煤的形状、结构等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但是,型煤技术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型煤是根据要求添加固硫剂、粘结剂等成份混合后压制而成的,挥发份含量较低,不易引燃,引燃后,火焰尺寸短,停炉时易断火;
(2)型煤因含有添加剂等非可燃物,发热值低,灰分大,燃烧强度低,升炉慢。
(3)型煤结构层叠密植,通风不良,熔融粘结,影响燃尽。
在现有技术中,型煤通常呈实心或者上、下表面之间有通孔的方形型煤,前者煤体的中心部分不能与空气充分接触,型煤的燃烧、燃尽性能不佳;后者,一般多是将2至4层型煤垂直叠在一起在燃烧室中燃烧,通孔难于对中,一些孔的堵塞将造成多层型煤的通风不良,化学反应缓慢,继而增加灰渣含碳量,且型煤与型煤之间会造成粘连,不利于煤与空气的充分接触,不利于燃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强化通风、强化燃烧、强化燃尽、强化火力、增加火焰长度的适用于锅炉或窑炉燃烧设备的型煤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强化燃烧的型煤结构,包括型方形的型煤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型煤体上下表面之间均匀排列有多个贯通的台阶状通气孔,型煤体的每个侧面有通风槽,型煤体上下表面还有凹面,凹面槽的各槽壁上有2个∪型孔。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是:
所述的通气孔截面是圆形、矩形、方形、椭圆形、菱形、多边形或其他几何形状。
所述的侧面通风槽贯通型煤体。
所述的型煤体表面的垂直连接处采用圆弧或倒角过渡,以便于压制成形。
本实用新型的强化燃烧的型煤,其制备方法是在型煤体的上下表面各压制一个凹进去沉孔(凹面),并在沉孔(凹面)壁上各压制2个∪型孔,作为多层型煤不同层之间气流均匀的通道;在型煤的上下表面之间设置台阶状的通孔,燃烧火焰或烟气在台阶处形成烟气流速的升高和火焰长度的扩展,同时,也具有集中火力的作用;同时,为了避免型煤之间的粘结和通风不畅,在型煤的四个侧面设计了上下贯通的矩形通气孔道。
该强化燃烧的型煤在使用时,应将台阶状通孔的小孔端朝上,从而使其通孔具有较强的集中火力的作用,同时其燃烧时火焰喷出的速度提高,有利于空气的扰动混合,达到完全燃烧;对于上、下表面的通气凹槽及凹面槽壁上的∪型孔,一方面可以均匀通孔之间的气流,另一方面,会在凹面空间形成紊流,使煤燃烧充分;对于侧面设置的上下贯通的矩形沟槽,有利于充分提供型煤侧面燃烧需要的氧气,同时更加有利于改善多层型煤叠加时相邻型煤之间的接触部位的供氧状况,有利于型煤整体的烧透和燃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燃烧充分,且个别孔的堵塞不至于影响上、下相邻型煤对应孔的通风,使用方便、火力强,在同样开孔率条件下,燃烧反应快,燃烧效率高,节约能源,减少了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型煤的主视图;
图2是图1A-A处的全剖视图;
图3是多个型煤拼烧时的示意图;
图4是多个型煤层叠时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32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