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膝关节交叉韧带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31800.2 | 申请日: | 200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40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蒋青;王骏飞;陈东阳;秦江辉;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08 | 分类号: | A61F2/08;A61F2/38;A61L27/24;A61L27/58;A61L2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新亚 |
地址: | 21000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膝关节 交叉 韧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交叉韧带,具体涉及一种医用的可降解、可吸收的膝关节交叉韧带,属于假体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交叉韧带位于膝关节中,起到韧性连接的作用,维持关节稳定和协调关节运动,是最重要的稳定器。韧带还是各种营养成分的传输媒介和蓄积场所,也是抵抗外界蛋白,包括抗原、病毒和细菌的机械屏障。在日常生活中,韧带出现损伤的几率相当高,其后果则是伤后立即导致关节的不稳定以及远期导致其他组织的退化。尤其在骨性关节炎病人中,韧带损伤已经被证实是重要的早期诱因之一。随着对交叉韧带结构和功能认知的深入,交叉韧带的重要性已得到公认,但韧带的自我修复能力很差,损伤后的韧带必须通过手术置换以恢复其功能。治疗韧带损伤的置换物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为同种移植物,包括自体移植物和异体移植物,自体移植物取材方便、无需消毒,但存在着自体创伤大、供区炎症以及移植物萎缩等问题;而同种异体交叉韧带移植存在着来源不足、免疫排斥反应、潜在的疾病传播风险等,因而也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第二类为其后开发的人工韧带,但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材料与骨表面磨损以及应力疲劳等问题因而未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显示出其在韧带修复重建中的巨大潜力。运用组织工程的方法,以支架材料为载体,整合分离种子细胞,在体外预先构建有生命的种植体,植人体内以修复组织缺损,替代后重建器官结构维持改善组织器官功能。迄今为止,用于韧带损伤修复的研究中的支架材料大致可分为合成可降解材料和天然生物材料两种。合成可降解材料一般细胞亲和力较差,相比天然生物材料,合成材料诱导细胞在其表面的黏附、生长及分化的能力较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患者膝关节交叉韧带损坏失用,提供一种医用的可替代损伤交叉韧带的可降解、可吸收的医用膝关节交叉韧带。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膝关节交叉韧带,其结构主要包括蚕丝编织的蚕丝蛋白纤维交叉韧带和I型胶原,所述I型胶原包覆在蚕丝蛋白纤维交叉韧带上。
所述蚕丝蛋白纤维交叉韧带由三束蚕丝编织成发辫状后经脱胶而成。
用本实用新型的医用膝关节交叉韧带具有以下优点:
1、为治疗临床交叉韧带损伤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途径,尤其适用于膝关节交叉韧带严重损坏失用的患者,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2、蚕丝蛋白纤维-胶原复合物人工交叉韧带假体是集蚕丝蛋白纤维和胶原于一身,本着取长补短的思想,使蚕丝蛋白纤维-胶原复合物人工交叉韧带在力学上满足交叉韧带要求,脱胶后的蚕丝蛋白纤维作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同时在生物相容性方面又优于传统人工合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移植早期就能承担交叉韧带对膝关节的稳定、负荷传导及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同时又具备组织工程支架的作用,在移植后期又能支持细胞生长和血管长入,并伴随着真的天然交叉韧带的再生而逐渐降解吸收。
3、蚕丝蛋白纤维-胶原复合物人工交叉韧带假体的蚕丝纤维蛋白的编织排列具有与活体韧带相似的生物力学性能,胶原经冻干处理后一方面可以维持其形态,另一方面其内部产生的大量孔隙利于组织细胞长入。
4、还具有假体移植简单方便,安全可靠,患者耐受性好,免疫原性小和生产方便、成本低廉、易于普及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医用膝关节交叉韧带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医用膝关节交叉韧带植入膝关节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未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18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