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续冷染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31370.4 | 申请日: | 2007-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69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杨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立新 |
主分类号: | D06B21/00 | 分类号: | D06B21/00;D06B3/04;D06B15/00;D06B23/00;D06B23/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162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纱线染色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连续冷染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色织布染纱设备一直采用浸染法生产,是由手工染纱、绞纱染色到现在的筒子染色、经轴染色发展而来。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使用筒子、经轴染纱设备。筒子、经轴染纱设备所使用的方法都为间歇式浸染,因此污染重,染一吨纱至少需120T水;能耗高,每吨纱用电2000度左右,蒸汽8吨左右;设备投资大,全不锈钢压力容器1吨钢国产设备50万元左右,香港立信公司100万元以上,德国投资设备价格更高;只有实力较强的公司才能上筒子、经轴染色设备。
染纱行业一直以浸染为主,连续染色仅在牛仔布行业上使用,在生产中还会产生边差、头尾差等各种病疵。纱线染色设备目前国内外尚未开发,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纱线不能像布匹一样自由布置,一旦在无张力的情况下,将产生断纱、乱纱;纱线染色前必须去除棉杂,达到一定的毛细管效应和白度;染色时需要一定的时间反应,一般设备无法达到,同时染料的吸色及助剂的变化情况很易造成头尾色差及染色牢度达不到要求;生产成本及产品的质量必须达到或超过浸染;由于染色时必须使产量跟上,因此一般需要1万根左右纱组成经纱片状染色,且每根纱分纱是一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冷染新设备,克服现有的间歇式浸染设备污染重、能耗高、设备投资大等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续冷染设备,包括高速经车1、浸轧冷轧机组2、冷染装置3和皂洗烘干机组4,所述的浸轧冷轧机组2由第一送纱装置21、纱线浸轧机22、第一烘干装置23、轧染装置24和第一收纱装置25依次排列组成,所述的皂洗烘干机组4由第二送纱装置41、皂洗烘干机42、第二烘干装置43和第二收纱装置44依次排列组成。
第一、第二送纱装置和第一、第二收纱装置具有能设置有等同的多个盘头的机构,即采用多盘头卷绕法,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可以提高染纱的产量,卷绕时可控制纱线密度,送纱装置每个盘头上的片纱与收纱装置每个盘头上的片纱相对应,因此每片纱分纱清楚。
烘干装置中设置有对纱线先烘干的烘干滚筒和对纱线后冷却的冷却滚筒,为了采用先滚动烘干再用滚动冷却的方法使纱线保证浸轧前达到常闻,以确保纱线浸轧时在常温的前提下冷轧液的稳定。
所述的轧染装置上设置有调节染料与助剂比例的比例泵,是为了使染料和助剂均匀加入轧染槽中,采用烧碱、水玻璃、渗透剂作为助剂,可加快染料与纤维的反应的键结合条件,因而染色牢度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连续冷染设备由于采用连续轧染线路,所以工艺简单,易操作;污水较少,节能环保;设备投资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板经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浸轧轧染机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冷染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皂洗烘干机组示意图。
图中:1.高速经车,2.浸轧冷轧机组,21.第一送纱装置,22.纱线浸轧机,23.烘干装置,24.轧染装置,25.收纱装置,3.冷染装置,4.皂洗烘干机组,41.第二送纱装置,42.皂洗烘干机,43.第二烘干装置,44.第二收纱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所示一种连续冷染设备,包括高速经车1、浸轧冷轧机组2、冷染装置3和皂洗烘干机组4,所述的浸轧冷轧机组2由第一送纱装置21、纱线浸轧机22、第一烘干装置23、轧染装置24和第一收纱装置25依次排列组成,所述的皂洗烘干机组4由第二送纱装置41、皂洗烘干机42、第二烘干装置43和第二收纱装置44依次排列组成。
轧染装置24为本设备的关键所在:将染液与碱液比均匀加入轧染槽,染槽必须控制染液在20~40升之间,以保证很快的染液置换速度,使在20分钟内置换一次染液,这样就解决了头尾色差问题;轧染装置24压力均匀是关键,轧液率必须严格控制在60%~70%;染槽温度必须严格控制在30℃以下;纱线进入轧染装置24前需均匀铺平,不能高低不平,确保轧液达到均匀的效果。
该连续冷染设备成本大幅降低,具体体现在:
该设备采用连续轧染线路在染色时基本不产生废水,仅在洗缸换色时有少量废水,在皂洗时有皂洗废水产生,废水回收简单,废水量仅为筒染的1/5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立新,未经杨立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13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非晶合金铁芯油浸式变压器
- 下一篇:洗衣机内桶与波轮的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