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卡车的转向传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30208.0 | 申请日: | 200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61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任国清;周福庚;王定华;刘守银;吕召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7/00 | 分类号: | B62D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5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卡车 转向 传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卡车及用于改装车用的汽车底盘,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卡车底盘的转向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转向传动机构是汽车的转向动力传输枢纽,它将转向器输出的力和运动传到转向桥两侧的转向节,使两侧转向轮偏转,且使转向轮偏转角按一定关系变化,以保证汽车转向时车轮与地面的相对滑动尽可能小。目前,我国部分汽车厂家已经生产了双前桥的汽车,其摇臂通过圆柱销固定在摇臂支架上,与车架相连,但由于之间的过渡拉杆和过渡摆臂缺少,使双前桥很难同时转向,给轮胎造成很大的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开发出了一种能使双前桥同步转向,减小轮胎磨损的卡车双前桥转向传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卡车的转向传动机构,包括有动转方向机、与动转方向机相连接的垂臂、直拉杆的前端与垂臂相连接,其后端与过渡摇臂相连接,所述直拉杆设有第一桥直拉杆和第二桥直拉杆,所述第一桥直拉杆的前端与所述垂臂下端活动连接,第一桥直拉杆后端与第一前桥活动连接;所述的过渡摆臂设有第一过渡摆臂和第二过渡摆臂,第一过渡拉杆的两端分别与垂臂和第一过渡摆臂活动连接,第二过渡拉杆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过渡摆臂的后端和第二过渡摆臂活动连接,第二过渡摆臂与第二桥直拉杆的前端活动连接,第二桥直拉杆的后端与第二前桥活动连接。
一种卡车的转向传动机构,所述的第二过渡摆臂的后端与液压油缸的伸缩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双前桥结构,使承载能力大大的提高了。同时,两个前桥分别通过直拉杆、过渡摇臂及过渡拉杆联系起来,保证了双前桥同时转向,减少了轮胎的磨损程度。为使转向操纵轻便,装配了液压缸,通过高压油推动活塞运动,以此带动第二过渡摇臂摆动,实现第二前桥准确灵活的转向。
附图说明
附图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所示。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动转方向机1、与动转方向机1相连接的垂臂2、直拉杆的前端与垂臂2相连接,其后端与过渡摇臂相连接,所述直拉杆设有第一桥直拉杆3和第二桥直拉杆8,所述第一桥直拉杆3的前端与所述垂臂2下端活动连接,第一桥直拉杆3后端与第一前桥10活动连接;所述的过渡摆臂设有第一过渡摆臂5和第二过渡摆臂7,第一过渡拉杆4的两端分别与垂臂2和第一过渡摆臂5活动连接,第二过渡拉杆6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过渡摆臂5的后端和第二过渡摆臂7活动连接,第二过渡摆臂7与第二桥直拉杆8的前端活动连接,第二桥直拉杆8的后端与第二前桥11活动连接。第二过渡摆臂7的后端与液压油缸9的伸缩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各拉杆之间用摇臂连接,从转向器输出的力经垂臂2、第一桥直拉杆3与第一前桥10相连,使第一前桥10转向;同时,第一过渡拉杆6两端球头分别与垂臂2和第一过渡摆臂5相连,而第二过渡拉杆6又将第一过渡摆臂5与第二过渡摆臂7连接起来,第二过渡摆臂7通过第二桥直拉杆8与第二前桥11连接,这种结构使得第一前桥10转向的同时,第二前桥11也转向。另外,为保证没有运动干涉,要求过渡拉杆装配面与板簧吊耳之间的间隙为134mm。为使转向操纵轻便,装配了液压油缸9,通过高压油推动活塞运动,以此带动第二过渡摇臂摆动7,实现第二前桥11的顺利转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02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