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29814.0 | 申请日: | 200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24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马浩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29 | 分类号: | H01R13/629;H01R13/7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将芯片模块电性连接至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其一般包括一设置于电连接器上的取放板,该取放板主要有两个作用:第一、提供光滑的表面,供取放装置吸取来移动电连接器;第二、保护电连接器内与芯片模块电性连接的导电端子,防止导电端子受污染损害其导电性能,还可以防止外力损伤导电端子。
目前取放板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组装于电连接器上,一种是与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相扣持,另一种是与电连接器的上铁片相扣持。参阅图1所示,其为一种电连接器组件,该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本体2′、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7′、框设于绝缘本体2′外围的下铁片3′、分别枢接于下铁片3′两端的拨杆4′与上铁片5′及扣持于绝缘本体2′上且置于上铁片5′下方的取放板6′。该上铁片5′大致呈矩形,中间设有矩形开口51′,于开口51′相对两侧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按压芯片模块的按压部52′。该取放板6′边缘设有若干矩形凸块61′,与凸块61′相对应于绝缘本体2′的侧壁上设有若干收容并支撑该凸块61′的凹槽21′,该取放板6′置于绝缘本体2′上时,取放板6′与绝缘本体2′内的导电端子7′之间于对接方向上存在一定距离。当该电连接器组件组装在一起并通过拨杆4′将上铁片5′扣合在一起时,由于上铁片5′按压芯片模块的按压部52′可能会与取放板6′造成干涉,故在与按压部52′相对应的取放板6′上设置开槽62′。
然而,在取放板6′上设置开槽62′会导致部分导电端子7′外露,既而造成导电端子受外界污染及受外力损伤等问题。
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组件,以克服上述电连接器组件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可以防止端子外露造成端子受污染并被损伤的电连接器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印刷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将芯片模块扣持于绝缘本体内的扣持装置以及扣持于绝缘本体上并且置于扣持装置内的取放板,其中,所述取放板覆盖所有导电端子的上方区域,且覆盖于导电端子上方区域的取放板底面为一个平整的表面,且该表面与导电端子相贴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首先,取放板覆盖于所有导电端子的上方区域,可以防止导电端子露于外部,造成导电端子受外界污染并造成导电端子受损坏;其次,由于取放板与导电端子相贴靠的底面为一个平整的表面,即与导电端子相贴靠的表面没有凹槽或缺口之类的结构,这样当取放板的一整个平面压在所有导电端子上时,由于所有导电端子均匀受力,所以不会造成部分导电端子损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现有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装图。
图4是图3沿IV-IV线所示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取放板的底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可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未图标)与电路板(未图标)的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一绝缘本体2,收容于绝缘本体2内的若干导电端子3(图中仅示意一根端子),将芯片模块扣持于绝缘本体2内的扣持装置及与绝缘本体2相扣持的取放板4。
绝缘本体2大致呈矩形,其中部设有开口21,开口21以外的区域形成收容导电端子3的导电区23,导电区23的外围设有向上延伸的侧壁25,芯片模块收容于导电区23与侧壁25围设成的空间内。导电端子3收容于导电区23内的端子收容槽(未图标)内,导电端子3的上端延伸出端子收容槽并在芯片模块组装于绝缘本体2内时与芯片模块接触式电性连接。
扣持装置用于扣持芯片模块以实现芯片模块与导电端子3的电性导通,其包括可用于将绝缘本体2固定于电路板的加强件5,与加强件5枢接的拨杆6及压板7。
加强件5固持于绝缘本体2的外围,主要用于将绝缘本体2固定于电路板上并与拨杆6及压板7枢接。加强件5包括板状主体51,主体51被中央的用于收容绝缘本体2的矩形开口(未标号)分为第一端52和第二端53,第一端52和第二端53通过侧壁54连接。第一端52自主体51向上弯折形成侧墙55,该侧墙55与侧壁54共同形成枢接拨杆6的收容孔56。第二端53设有向上延伸的用于枢接压板7的枢接部57。其中一个侧壁54上设有锁固拨杆6的卡钩5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98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AP1000叠合式穹顶组拼工艺
- 下一篇:轻型潜水清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