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兵电动搬运车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9176.2 | 申请日: | 2007-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48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让;杜永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学让;杜永辉 |
主分类号: | B62B11/00 | 分类号: | B62B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3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兵 电动 搬运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搬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兵电动搬运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物资集装单元化工作开展还不够普及,在实际应用中,许多物资的包装还是采用小型箱装模式,尤其是军队中,仓库中某些场地由于比较狭窄,稍大一些的搬运机械存在着使用不便的情况,常常需要使用列编的手推车,完全靠人力进行物资的搬运工作。此外在野战环境下,在路面不平或稍松软的场地条件下,使用列编手推车费时费力。因此,存在着浪费大量人力,效率低下的问题,在物资运输的整个作业链中,明显是一个制约的瓶颈点。
另外,为了保持搬运车的平衡,常常需要安装配重块,整车的自重大,.而且配重块需要另外安装,使用不便。
现代战争要求后勤补给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战时补给仓库需要频繁转移,随着武器装备的更新,我军战时后勤补给量增长速度很快,因此消除军用物资运输中的制约瓶颈,具有极为重要的必要性。
因此,针对我军仓库现役手推车的现状和新时期对部队装备的要求,研制技术先进、性能可靠、机动灵活的新型野战电动搬运车装备我军仓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搬运车靠人力进行物资的搬运工作,浪费人力物力,效率低下,使用不便的不足,提供一种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效率,使用方便的单兵电动搬运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单兵电动搬运车,包括车架,车轮,控制把手,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安装在车架下方,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源、电机、
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电源、电机、电机驱动控制系统之间通过电线及数据信号连接。
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为霍尔传感器,安装在电机内部可以感应到电机内部磁场的位置,并与电机驱动控制系统通过数据信号连接。
所述的通过数据信号连接可以是通过无线信号连接,也可以是通过数据线连接。
电机驱动控制系统为现有技术中的电子控制系统,如微型计算机或单片机,优选单片机。
所述电源为现有技术中的电源,如蓄电池组、干电池组、太阳能电池组等,优选蓄电池组。
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箱,电源、电机、电机驱动控制系统按照重量左右均衡的方式分布,电机位于中间的结构,优选两块蓄电池并排置于控制系统箱前端的蓄电池组结构,电机位于控制系统箱中间,控制器位于控制系统箱后端。
还包括开关、充电接头、电量指示灯,位于控制系统箱外侧面或顶面,开关通过电线与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连接,充电接头、电量指示灯通过电线与电源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的技术相比,进步的效果在于:
1.本单兵电动搬运车采用电源、电机、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等部件,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节省人力物力。
2.本单兵电动搬运车在现有技术的搬运车基础上加装助力电机及相应的调速控制装置后,整车的平衡性检修拆装的简便性,以及蓄电池箱、操控把手等的空间布局及操作的简捷性等因素,重量按照左右均衡分布、电机中间放置的方法。三块蓄电池的放置,按照重量均衡的原则进行布置,并且将其中两块蓄电池并排置于前端,不近重量均匀分布,而且能够起到配重的需求,这种布局方式减少了额外的配重块,使得整车自重减轻。车架与动力箱的连接采用螺栓与插销方式与车架固定导轨固定,便于拆卸。适合各种条件下运输物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兵电动搬运车,包括车架1,车轮2,控制把手3,还包括控制系统4,控制系统4安装在车架1下方,所述控制系统4包括电源4.1、电机4.2、电机驱动控制系统4.3,电源4.1、电机4.2、电机驱动控制系统4.3之间通过电线5及数据线6连接。还包括霍尔传感器7,安装在电机4.2内部可以感应到电机内部磁场的位置,并与电机驱动控制系统4.3通过数据线6连接。
电机驱动控制系统4.3为单片机。
所述电源4.1为蓄电池组。
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箱4.4,蓄电池组中两块蓄电池4.11并排置于控制系统箱4.4前端,电机4.2位于控制系统箱4.4中间,其余蓄电池4.12及单片机4.3位于控制系统箱4.4后端。
还包括开关8、充电接头9、电量指示灯10,位于控制系统箱外侧面,开关8通过电线5与电机驱动控制系统4.3连接,充电接头9、电量指示灯10通过电线5与蓄电池组4.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学让;杜永辉,未经张学让;杜永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91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