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细菌培养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8694.2 | 申请日: | 2007-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29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周希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兰飞生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洪京 |
地址: | 730000甘肃省兰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菌 培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细菌培养机属于生物细菌培养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细菌培养机是生物细菌培养领域的一种重要仪器设备,保证维持生物菌种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存活生长。传统的细菌培养机整体结构通常采用炭钢板角铁制作,结构各部件的连接部分直接处于高温、高湿的细菌生长环境当中,很容易腐蚀机箱内的连接部件,从而导致培养机内的生物细菌苗受到污染,影响菌苗生长。此外,传统培养机的控制操作面板采用各种机械式开关,微调电位器等控制按钮,操作人员长期接触操作会导致按钮控制准确度降低,而且也容易在面板上沉积污渍导致细菌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细菌培养机内污渍污染的新型机构细菌培养机,该培养机的框架采用不锈钢方管结构,利用方管的空腹将框架与挡板的连接螺钉,螺帽掩埋其中,螺帽上覆盖封帽,使整机结构简单,减少了污渍在培养机内部的沉积,解决了生物细胞培养、菌苗培养过程的污染。此外,本实用新型在电控系统中用触摸式面板代替传统的旋钮式面板,减少了按键开关存在可靠性差、不易消毒以及漏电等不安全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细菌培养机,其结构包括装有地脚的机架,机架的前、后、左、右覆有挡板,机架底部装有电控系统控制培养瓶同步转动装置,机架内部的各瓶位前后挡板上安装有培养瓶-挡板隔离装置,机架采用空腹不锈钢方管框架,连接挡板与机架的螺钉和螺帽掩埋在方管空腹中,并用封帽密封,培养瓶同步传动装置由同步轮,同步带,轴11,以及轴上固定的圆盘状胶轮12组成,胶轮上覆盖有4~5mm的卫生橡胶,电控系统控制同步轮转动、通过同步带带动轴和轴上的胶轮转动,电控系统采用触摸式操作面板直接向中央处理器发出指令控制培养瓶同步转动装置的转动速度。此外,为防止细菌培养瓶在转动中的前后滑动与前后面板摩擦导致细菌苗泄漏污染,在前后挡板上与培养瓶对应位置处安装有培养瓶-挡板隔离装置,该装置可以是一种杆状结构,长度根据培养瓶的长度选择。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的培养机相比有以下优点:
1.框架的方钢结构利用方管空腹将用来连接培养机各部件的螺钉,螺帽掩埋在空腹中,并用封帽密封,减少了培养机的内部污染。
2.胶轮上覆盖卫生橡胶后,增大了胶轮和培养瓶之间的摩擦,防止了培养瓶转动不均匀。
3.电控系统的控制面板用触摸式面板代替传统的旋钮式面板,减少了按键开关存在可靠性差、不易消毒以及漏电等不安全现象。
4.前后挡板上与培养瓶对应位置处安装有培养瓶-挡板隔离装置,防止瓶颈、瓶底与挡板摩擦发生菌苗泄漏污染事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电控系统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细菌培养机有一个机架1,其结构由空腹的方钢组成,机架的前、后、左、右侧覆盖由挡板,机架与挡板的连接利用方管的空腹,将螺钉、螺帽掩埋连接,并用封帽16密封,机架底部安装电机控制系统,控制同步轮4带动同步带转动,从而带动轴11的转动,轴上安装圆盘状胶轮12,胶轮表面覆盖4~5mm的卫生橡胶,在胶轮转动过程中由于胶轮与培养瓶之间接触摩擦带动培养瓶的均匀转动,为防止瓶颈、瓶底与挡板摩擦发生菌苗泄漏污染事故,前后挡板上与培养瓶对应位置处安装有培养瓶-挡板隔离杆,隔离杆的长度根据培养瓶的长度确定。参见图3的电控系统原理图,该培养机的电控系统安装在机架的底部,人机对话界面采用了触摸式操作面板,向中央控制器发出指令,控制驱动器的转动,通过同步轮、同步带的传动控制培养机胶轮转动,以控制培养瓶的旋转。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细菌培养机可以显著减少培养机内部的污渍沉积,降低生物菌苗污染,简化了电控系统的控制,增加了控制的可靠性、准确性,同时也使菌苗的生长环境更为适宜,达到了生物制药行业GMP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兰飞生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兰州兰飞生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86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发动机
- 下一篇:一种智能化柔性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