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林中建筑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7903.1 | 申请日: | 200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56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秦臻;秦国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秦旗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3/00 | 分类号: | E04H3/00;E04H1/00;A01G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54北京市宣武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林中 建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尤其是指,一种与林地有机结合的林中建筑。
背景技术
在以前,林地是无法在其上进行建筑房屋的,而现有的林地,尤其是高大树种的林地,其树间的距离很大,树的主干一般要好几米高,在主干下方到地表面的这些空间,只能作一些低矮的绿色植被,这些都大大浪费了土地的资源,在现有技术中,人们通过利用地到树干之间的可利用空间,创造建筑空间,增加林地的使用效率,创造一种新的建筑形式,节约土地,满足社会的需求,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充分的利用了林地搞一些建筑,但是这种方式将整个林木的根部封闭在建筑物内,这将影响到树木的生长,当树木死后,还不能进行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林中建筑,通过本技术方案可以在不影响林地树木生长的情况下,利用地表面上到树干之间的可利用空间,创造建筑空间,增加林地的使用效率,创造一种新的建筑形式,节约土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对树的根部进行整理,并且对树可以方便的进行更换和移植。
本实用新型是按如下的方式来实现的:一种林中建筑,所述建筑中设置有上下贯通空间,所述林中的树干穿过林中建筑贯通空间中,树木的枝叶生长在屋顶的上方,所述建筑下方设置有承重结构,地表面至建筑底部之间构成树林维护空间。
所述建筑底面到建筑屋顶的上下贯通空间,可以设置在建筑四面墙体的结合处,或设置在建筑两面墙体构成的墙角处,也可以设置在一面墙体的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林中建筑的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了本设计方案,利用地表面上到树干之间的可利用空间,创造建筑空间,创造一种树木与建筑相结合的新型生态建筑,不但可以使林地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同时林木的根部可以得到人们很好的维护,从而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本设计方案结构简单,经济效益和环保效果显著,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现有林地剖面示意图。
图中,1枝叶、2屋顶、3树干、4贯通空间、5土壤、6承重结构、7树根、8地表面、9树林维护空间、10建筑底面、11墙体。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林中建筑,所述建筑中设置有上下贯通空间4,所述林中的树干3穿过林中建筑贯通空间4中,树木的枝叶1生长在屋顶2的上方,所述建筑下方设置有承重结构6,地表面8至建筑底部之间构成林木维护空间9。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所述建筑底面10到建筑屋顶2的上下贯通空间4,设置在一面墙体10的侧面上。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示意图,所述建筑底面10到建筑屋顶2的上下贯通空间4,设置在建筑四面墙体11的结合处。
如图6、图8和图7、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的示意图,所述建筑底面10到建筑屋顶2的上下贯通空间4,设置在建筑物两面墙体11构成的墙角处。
图10为现有林地剖面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林中建筑中的承重结构6,可以是承重支柱或承重墙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秦旗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大秦旗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79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容过滤方法及其装置和其上记录有过滤程序的记录介质
- 下一篇:磁开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