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阀门防臭地漏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7412.7 | 申请日: | 2007-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61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沈奕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奕智 |
主分类号: | E03C1/282 | 分类号: | E03C1/28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5644广东省潮***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阀门 防臭 地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通下水道的漏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内置阀门的防臭地漏。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行业中排污管配套使用的地漏形式多样。较传统型的当属U形存水弯防臭地漏,即在排水管头接入U形存水弯,以此防止下水道中臭气上升、扩散。虽然近年来涌现出不少新型防臭地漏产品,但这些产品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结构复杂、制作困难、安装繁琐、成本高昂、防臭效果差等。尤其是:污水本身就偏臭,加上某些特殊情况造成的下水道积水,更是臭不可闻,但上述防臭地漏却不能有效挡住臭气、隔绝下水道中滋生的蟑螂、蚊虫,几乎丧失它最基本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防臭效果佳、易清洗又防尘、防蚊虫的阀门防臭地漏。
一种阀门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斗、分别与集水斗活动连接的盖板和排水斗,三者均为可拆装型,方便清洗、除污。
所述盖板采用圆型钢片制成,钢片内侧设有环形排列的梯形漏孔,钢片边沿对称两端各设一个梯形凹口,对应于集水斗顶部的卡片。
所述排水斗包括滤篦、漏斗、阀门,位于本实用新型的中心。
所述滤篦焊接于漏斗,构成一体。
所述滤篦由滤盆和盆珠组成,滤盆底部设有环形排列的圆形漏水孔,形似汤盆,滤盆口边沿外卷,略显敞口形。盆珠形似螺帽,下端设有螺孔、螺纹,盆珠置于滤盆中间,通过螺钉拧紧于盆底。所述漏斗上部呈管状,下部半边呈剖开的管状,半边呈梯形状,漏斗下部从中间处向外斜切至顶部,形成一个斜坡面封底,整个排水斗呈半封底,下部外侧即斜坡面处装有阀门支座、座耳、座耳设有轴孔。所述阀门安装于漏斗底部,由前端的台状钢片和后端的配重块组成,通过棍轴活动连接上述阀门支座。
所述集水斗上端呈方形,下端为敞口状,上下端连接处形成一个环形内凹槽,集水斗顶部对称两端各设一卡片,对应上述梯形凹口,内置盖板、排水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清洗方便,有效过滤污物,防止下水道阻塞,有效防止下水道臭气上升,隔绝下水道中滋生的蟑螂、蚊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滤篦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漏斗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集水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盖板1、排水斗2、集水斗3组成,三者均为活动连接,方便拆装,容易清洗、除污。
所述盖板1采用圆型钢片为原料,钢片内侧设有环形排列的若干梯形漏孔4,钢片边沿对称两端各设一个梯形凹口5,对应于集水斗3顶部的卡片6,用于内拧盖板1,拧至卡片6与凹口5错开时,卡片6卡住盖板1边沿,进而锁紧盖板1。
所述排水斗2包括顶部的滤篦8、中部的漏斗9、下部的阀门10,三者组成一体,位于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中间。
所述滤篦8包括滤盆11和盆珠12,滤盆底部设有圆形漏水孔13,形似汤盆,滤盆口边沿14向外卷,略显敞口形。盆珠12形似螺帽,下端设置螺孔15及螺纹16,盆珠12置于滤盆11中间,通过螺钉17拧紧于盆底。所述漏斗9上部形似底部镂空的汤盆,下部半边呈剖开的管状,半边呈梯形状,漏斗9下部与中间线交接处向外斜切至整个漏斗中部,形成一个斜坡面18,整个漏斗9呈半封底,下部外侧即斜坡面18处装有阀门支座19、座耳20、座耳上设有轴孔21。所述阀门10安装在排水斗2底部,由台状钢片22和后端配置的配重块23组成,通过棍状轴子24活动连接到上述阀门支座19。
所述集水斗3上端呈方形状,下端为敞口状,上下端连接处形成一个环形内凹槽25,集水斗3顶部对称两端各设一卡片6,对应上述梯形凹口5,内置盖板1于凹槽25处,排水斗2于敞口处。
本地漏连通下水管道口,安装时先将排水斗2置入集水斗3,拧入盖板1,此时地漏由以上若干部件组成一个整体,再将其安装于下水管道口完成安装。当污水涌向盖板1时,较大的污物被挡在盖板1上面,经这一初步过滤后,污水继而流向滤篦8,再次将较小污物挡在外面,经二次过滤后的污水再流向漏斗9,水本身的冲击力加上斜坡面的作用,迅速冲开阀门10,排向下水道,污水排除完毕后,在配重块23重量的作用下,台状钢片22回弹,从而关闭阀门10,封闭下水道管,隔绝臭气、蚊虫等,将其拒之门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奕智,未经沈奕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74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路控制阀
- 下一篇:背光模块的光源布设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