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横向移动的停车场专用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26766.X | 申请日: | 2007-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87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智刚 |
| 主分类号: | E04H6/42 | 分类号: | E04H6/4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66000河北省秦皇岛***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横向 移动 停车场 专用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横向移动的停车场专用设备,属于汽车停车场专用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汽车已开始大范围的进入城镇居民的家庭,个人汽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使许多公共场所或停车场车满为患,尤其是在许多城市的商场、饭店、医院,宾馆酒店以及大型会议等停车场所,汽车停放后,由于场地狭窄使得每辆汽车之间的停放间距有限,当汽车在开进和开出停车场地时经常遇到调头困难的情况,给车辆的进出带来很大的不方便,就是在停车场保安人员的指挥下,汽车在狭窄的通道上要想调头转向,也要花费几十分钟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将汽车开出停车场。汽车在停车场内调头难、驶出难是目前所有城市停车场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设计了一种可横向移动的停车场专用设备,本设备主要是利用安装有四个车轮的金属底板作为汽车移动的工具,在金属底板的前部是设置有两个滚轮,汽车开上金属底板后,将汽车的两个前轮压在两个滚轮上,利用汽车的前轮旋转时橡胶轮胎产生的摩擦驱动力作为动力源,驱动置于在汽车前轮之下的滚轮进行旋转,滚轮利用其下部连接的蜗轮、蜗杆、车轮轴杆使车轮转动,这样即可使整个金属底板产生横向移动,达到汽车横向移出的目的,从而可顺利快捷的帮助司机将汽车驶离停车场,彻底解决汽车在停车场内调头难、驶出难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采用以下手段实现的:
一种可横向移动的停车场专用设备(见附图),它主要由金属底板、连接板、车轮轴杆、车轮、轴承固定座、蜗轮、蜗杆、滚轮主要部分组成,其中:在第一金属底板(16)、第二金属底板(14)上分别设有第一方形槽(30)、第二方形槽(32),使用第一连接板(3)、第二连接板(15)将第一金属底板(16)、第二金属底板(14)连接固定为一个整体;在第一方形槽(30)内设置安装有第一滚轮(2)、第二滚轮(25),在第一滚轮(2)、第二滚轮(2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杆(22)、第二轴杆(26)、第三轴杆(24)、第四轴杆(31),在第一轴杆(22)、第二轴杆(26)、第三轴杆(24)、第四轴杆(31)的端部设置安装有轴承、轴承座,通过轴杆、轴承座将第一滚轮(2)、第二滚轮(25)安装固定在第一金属底板(16)上;在第二方形槽(32)内设置安装有第三滚轮(5)、第四滚轮(28),在第三滚轮(5)、第四滚轮(2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五轴杆(4)、第六轴杆(8)、第七轴杆(27)、第八轴杆(29),在第五轴杆(4)、第六轴杆(8)、第七轴杆(27)、第八轴杆(29)的端部设置安装有轴承、轴承座,通过轴杆、轴承座将第三滚轮(5)、第四滚轮(28)安装固定在第二金属底板(14)上;在第一金属底板(16)、第二金属底板(14)的底部分别设置安装有第一车轮轴杆(19)、第二车轮轴杆(11),在第一车轮轴杆(19)、第二车轮轴杆(11)的端部分别安装有第一车轮(1)、第二车轮(17)、第三车轮(6)、第四车轮(13),通过第一轴承固定座(23)、第二轴承固定座(18)将第一车轮轴杆(19)固定安装在第一金属底板(16)的底部,通过第三轴承固定座(7)、第四轴承固定座(12)将第二车轮轴杆(11)固定安装在第二金属底板(14)的底部;在第一车轮轴杆(19)、第二车轮轴杆(11)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蜗轮(20)、第二蜗轮(10);在第三轴杆(24)上连接有第一蜗杆(21),在第八轴杆(29)上连接有第二蜗杆(9),第一蜗杆(21)、第二蜗杆(9)分别与第一蜗轮(20)、第二蜗轮(10)相啮合。
上述可横向移动的停车场专用设备,在停车场内可设置安装3~10个。
当需要将停车场内的汽车进行调头开出时,只需将汽车开到金属底板上,将汽车的两个前轮分别压在第一滚轮(2)、第二滚轮(25)之间和第三滚轮(5)、第四滚轮(28)之间,将汽车的后轮置于金属底板的后端,此时将汽车挡位挂入倒挡,然后开动汽车,由于现有的轿车大都是前轮驱动的,主动轮是前轮,后轮不能自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智刚,未经张智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67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